高考山东卷答案_2024高考山东卷答案

大家好,我很乐意和大家探讨高考山东卷答案的相关问题。这个问题集合涵盖了高考山东卷答案的各个方面,我会尽力回答您的疑问,并为您带来一些有价值的信息。

文章目录列表:

1.2022年山东高考各科试卷及参考答案解析汇总

2.2008山东高考语文答案

3.2009年山东高考试卷全科答案

4.2009年 山东高考试题语文答案

5.2011山东卷高考数学选择题答案解析

6.2010年山东高考试题答案

2022年山东高考各科试卷及参考答案解析汇总

高考结束后,_令考生关注的便是2022年高考成绩,只有知道高考成绩才能够对接下来的志愿填报充满信心。本期我便为大家带来2022年山东卷高考答案及试卷解析汇总,希望这份山东卷高考答案及试卷解析能够帮助到各位。

一、2022年高考山东卷答案及试卷解析汇总(完整版)

同学们如果想要知道自己考试成绩所对应的大学院校,可以点击文章开头或末尾处的 “输入分数,看能上的大学” ,进行查看!

山东卷适用地区:山东。

1、2022年山东卷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解析

/read_66154.htm (点击查看)

2、2022年山东卷数学试卷及参考答案解析

/read_66160.htm (点击查看)

3、2022年山东卷英语试卷及参考答案解析

/read_66162.htm (点击查看)

4、2022年山东卷物理试卷及参考答案解析

/read_66167.htm (点击查看)

5、2022年山东卷化学试卷及参考答案解析

/read_66173.htm (点击查看)

6、2022年山东卷生物试卷及参考答案解析

/read_66176.htm (点击查看)

7、2022年山东卷政治试卷及参考答案解析

/read_66188.htm (点击查看)

8、2022年山东卷历史试卷及参考答案解析

/read_66179.htm (点击查看)

9、2022年山东卷地理试卷及参考答案解析

/read_66184.htm (点击查看)

二、志愿填报热门参考文章

各大学在山东位次排名-山东高考录取位次表(2022年参考)

山东分数线_的本科大学名单汇总(2022年参考)

山东十大_好的专科学校-山东口碑较好的职业学院(附分数线)

2008山东高考语文答案

08年山东卷详解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08年山东卷)

A、仲(zhòng)裁 阿(ē)谀 入场券(quàn) 捕(pǔ)风捉影

B、袅娜(nuó) 勒(lēi)紧 嚼(jué)舌头 百孔千疮(chuāng)

C、精辟(pì) 躯壳(qiào) 横剖(pōu)面 一语中的(dì)

D、柏(bǎi)树 模(mó)具 配给(jǐ)制 否(pǐ)极泰来

解析A中“捕”读为“bǔ”.B中“嚼”读为“jiáo” D中“模”读为“mú”.

答案:C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08年山东卷)

A、驰骋 原生态 疾风劲草 吉人自有天象

B、诀别 声讯台 震耳欲聋 真金不怕火炼

C、问侯 顶梁柱 目不暇接 明人不说暗话

D、受理 高架桥 粗制烂造 在其位谋其政

解析要根据词语的意思来判断字形。A中“吉人自有天象”的“象”应为“相”,动词,是“帮助”的意思。C中“问侯”为“问候”。D中“粗制烂造”的“烂”应为“滥”。

答案:B。

3、依次填入下列序号处的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08年山东卷)

乐观、自信,是金晶留给人们_深的印象1我从小性格就像个男孩子,记得那时很爱看**《佐罗》2看完后就觉得自己真的成了那里面的剑客3这位被大学生称作“微笑天使”的姑娘笑着说4后来在2001年我很自然地选择了学习击剑5

1

2

3

4

5

A

。“

。”

,“

。”

B

,“

。”

:“

。”

C

。“

”。

,“

”。

D

,“

”。

:“

”。

解析标点体现段落的层次。_句是文段的总起,所以①处应用句号分开。这样便排除BC。①---③是“金晶”的话,用引号标出。②后“看“紧跟前面的“爱看**《佐罗》”,所以语意没断,②处不能用句号分开。这样就选处了A。验证一下:④后中的“我”自然指的是前面的“金晶”,所以④后的句子仍然是前面说话的延续,那么,④处自然只能是逗号。⑤句是引入话语的结束,标点准确。

答案:A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_恰当的一句是A、中药是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用以防治疾病的药物,以植物为_多,也包括动物和矿物,其药效一般比较缓和。

B、虽然平时工作很忙碌,但只要有时间,我就整顿家务,让家里变得洁净、整齐、漂亮。

C、海滨公园是附近居民喜爱的运动场所,在花海中无论是散步、慢跑还是骑车锻炼都令人神气十足。

D、诗评家所谓“老杜饥寒而悯人饥寒者也”,跟白居易“饱暖而悯人饥寒者也”是不同的,饥寒让杜甫刻骨铭心,所以他写出的诗句更加深刻感人。

解析A中“药效”和“缓和”不搭配,应用“缓慢”。B中“整顿”和“家务”也不搭配,“家务”是“家庭事务”,自然不能整顿。只能“操持家务”。C中“神气十足” 形容摆出一副自以为高人一等而了不起的样子。带有傲慢的神气,而语境是“神定气闲”。

答案:D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08年山东卷)

A、这幅再现了身穿节日盛装的姑娘们围绕在熊熊篝火旁一起歌舞狂欢,汗水浸湿了她们的衣衫。

B、根据意大利法律规定,贝卢斯科尼在总理任期内不能担任俱乐部主席,否则他就有可能做有违公众利益的行为。

C、只有当劳动与兴趣、爱好乃至理想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时候,潜藏在每个人身上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才能够_地发挥出来。

D、我校这次为四川地震灾区募捐的活动,得到了许多学校老师和同学的积极响应,在不到一天的时间内就募集善款三万余元。

解析A中“再现”缺少了宾语“场景”等。B中后一分句有问题。表面上看是“做”和“行为”不搭配,实际上是句式的混乱杂糅,可以表述为:否则他的行为就可能有违公众利益。或:否则他就有可能做出有违公众利益的事。D中“许多学校老师和同学”歧义。

答案:C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08年山东卷)

图腾与社会制度的产生

从历史上各民族的图腾崇拜来看,图腾是某种社会组织或个人的象征物。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图腾制度,是规范人行为层次的社会组织系统。正如英国学者里弗斯所说,图腾制度是一种社会组织制度。拉德克利夫也认为图腾制度为有关社会提供了一种基本的组织原则。

图腾制度是图腾文化的一个方面,它不仅是一种社会组织制度,而且是_早的社会组织制度。

图腾产生之前的原始群尚处在自然状态中,各群体之间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因此也就不可能有什么组织原则。图腾产生之后,每一个群体以一种图腾作为名称和标志,而且同一部落的各群体的图腾互相不重复。这是当时约定俗成的社会组织原则。法国学者倍松说,图腾制度“把各个‘个人’都区分属类,造成一种‘图腾的户籍制’,所以这种制度是一种真正的社会组织制度,而且以母亲的血缘关系的维持为基础”。所以,图腾制度可以说是_早的社会组织制度。

斯库耳克拉夫特用“图腾制度”来表示氏族制度。对此,摩尔根认为:“倘若我们在拉丁语和希腊语中都找不到一个术语来表达这种历史上已经出现过的制度的一切特征和性质,那么,‘图腾制度’这一术语也是完全可以接受的,而且使用这个术语亦自有其便利之处。”在这里,斯库耳克拉夫特和摩尔根都认为图腾制度就是氏族组织制度。其实,两者之间是不能画等号的。图腾制度产生于氏族之前,而氏族形成后,继续沿用过去形成的图腾制度。所以在氏族社会,尤其是母系氏族社会,普遍实行图腾制度。

图腾制度有三个基本特征。_,每一个社会组织都以图腾——动物、植物、无生命的自然物或自然现象——作为名称和标志。第二,同一部落的各个群体,图腾互相不重复。如印第安人波塔瓦塔米部落有十五个氏族,其图腾分别为十五种不同的动物。第三,同图腾者皆为亲属。根据图腾组织制度,一个部落内各群体的图腾各不相同,但不同部落的群体,图腾允许重复。在约四十个印第安部落中,以熊和狼为图腾的氏族分别有三十多个。这些部落不同而图腾相同的氏族,不管是否有血缘关系,彼此都视为亲属,认为同出于一个图腾祖先,相互间是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我国白族虎氏族成员也认为同图腾者皆为亲属,如出门在外,虽素不相识,但只要是以虎为图腾的,便亲如兄弟,生死与共。

图腾制度在形成之后,随着图腾文化的发展而日臻完善,并随着图腾文化的衰亡而为其他社会组织制度所代替。

6、本文认为图腾制度是_早的社会组织制度,以下不属于其依据的一项是

A、拉德克利夫认为图腾制度为有关社会提供了一种基本的组织原则。

B、图腾产生之后,处在自然状态中的原始群的每一个群体以一种图腾作为名称和标志,形成了当时的社会组织原则。

C、图腾制度把处于自然状态的原始群中的各个“个人”都区分属类,造成一种“图腾的户籍制”。

D、图腾制度以母亲的血缘关系的维持为基础,是一种真正的社会组织制度。

解析A。

答案:A

7、下列对图腾制度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一种社会组织制度,图腾制度产生于氏族制度之前,是当时用来规范人行为层次的社会组织系统。

B、每一个社会组织都以动物、植物、无生命的自然物等实物为图腾作为自己的名称和标志。

C、同一氏族的各个部落的图腾不能互相重复,是图腾制度约定俗成的社会组织原则。

答案:A

8、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图腾制度是图腾文化的一个方面,整个图腾体系就是一种社会组织制度。

B、摩尔根认为,倘若在拉丁语和希腊语中都找不到一个术语来表达氏族组织制度的一切特征和性质,用“图腾制度”这一术语也是可以的。

C、氏族形成后,继续沿用图腾制度,所以在氏族社会全都实行图腾制度。

D、图腾制度形成之后,随着图腾文化的发展而日臻完善,但随即为其他社会组织制度所代替。

解析答案:B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08年山东卷)

豫人张氏者,其先齐人。明末齐大乱,妻为北兵掠去。张常客豫,遂家焉。娶于豫,生子讷。无何,妻卒,又娶继室牛氏,生子诚。牛氏悍甚,每嫉讷,奴畜之,啖以恶食。且使之樵,日责柴一肩,无则挞楚诟诅,不可堪。隐畜甘脆饵诚,使从塾师读。

诚渐长,性孝友,不忍兄劬1,阴劝母;母弗听。一日,讷入山樵,未终,值大风雨,避身岩下,雨止而日已暮。腹中大馁,遂负薪归。母验之少,怒不与食。饥火烧心,入室僵卧。诚自塾中来,见讷嗒然,问:“病乎?”曰:“饿耳。”问其故,以情告。诚愀然便去,移时,怀饼来食兄。兄问其所自来,曰:“余窃面倩邻妇为者,但食勿言也。”讷食之,嘱曰:“后勿复然,事发累弟。且日一啖,饥当不死。”诚曰:“兄故弱,恶能多樵!”次日食后,窃赴山,至兄樵处。兄见之,惊问:“将何作?”答曰:“将助采樵。”问:“谁之使?”曰:“我自来耳。”兄曰:“无论弟不能樵,纵或能之,且犹不可。”于是速归之。诚不听,以手足断柴助兄。且曰:“明日当以斧来。”兄近止之。见其指已破,履已穿,悲曰:“汝不速归,我即以斧自刭死!”诚乃归。兄送之半途,方回复樵。既归,诣塾嘱其师曰:“吾弟年幼,宜闲之。山中虎狼恶。”师曰:“午前不知何往,业夏②楚之。”归谓诚曰:“不听吾言,遭师责矣!”诚笑曰:“无之。”明日,怀斧又去。兄骇曰:“我固谓子勿来,何复尔?”诚弗应,刈薪且急,汗交颐不少休。约足一束,不辞而还。师笞之,乃实告焉。师叹其贤,遂不之禁。兄屡止之,终不听。

一日,与数人樵山中,欻3有虎至,众惧而伏。虎竟衔诚去。虎负人行缓,为讷追及。讷力斧之,中胯。虎痛狂奔,莫可寻逐,痛哭而返。众慰解之,哭益悲,曰:“吾弟,非犹夫人之弟;况为我死,我何生焉!”遂以斧自刎其项。众急救之,入肉者已寸许,血溢如涌,眩瞀殒绝。众骇,裂其衣而束之,群扶以归。母哭骂曰:“汝杀吾儿,欲劙4颈以塞责耶!”讷呻云:“母勿烦恼,弟死,我定不生!”置榻上,创痛不能眠,惟昼夜倚壁而哭。父恐其亦死,时就榻少哺之,牛辄诟责。讷遂不食,三日而毙。

(节选自《聊斋志异·张诚》,有改动)

注1劬(qù):劳苦。2夏:亦作“榎”,木名。3欻(xū):忽然。4劙(lí):割。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隐畜甘脆饵诚 饵:给……吃

B、值大风雨,避身岩下 值:遇到

C、兄故弱,恶能多樵 恶:不

D、汗交颐不少休 颐:脸颊

解析C中的“恶”是疑问词,“哪里”“怎么”。从原句看,诚是反问,加强语气,对讷体弱却多樵的惊讶,而且“恶”没有“不”的意思。而A中的“饵”在句中是名作动,结合语境可知准确。B中“值”是“逢着”“遇到”。《聊斋志异·农人》中有“今相值,决杀不宥”。D中的“颐”的意思在成语中“大快朵颐”仍在。

答案:C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遂家焉 乃实告焉

B、将何作 何复尔

C、不辞而还 裂其衣而束之

D、群扶以归 欲劙颈以塞责耶

解析A前一个“焉”是兼词,相当于“于之”。后一个“焉”是代词,代这件事。B中前一个“何”是“什么”,而后一个“何”是“为什么”。C中的两个“而”表示承接。D中前一个“以”连词,相当于“而”,表示修饰,后一个“以”表示目的。介词。

答案:C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张讷、张诚兄弟情深的一组是

①诚渐长,性孝友,不忍兄劬 ②移时,怀饼来食兄

③汝不速归,我即以斧自刭死 ④师叹其贤,遂不之禁

⑤母勿烦恼,弟死,我定不生 ⑥置榻上,创痛不能眠

A、①①③④ B、①④⑥ C、②⑤⑥ D、②③⑤

解析要注意题目中的“全都直接表现”和“兄弟情深”的要求。①只表明“诚”的“孝友”。④是老师叹“诚”的贤,⑥说的是“讷” 创痛不能眠,且不是直接表现的。其余②③⑤合乎要求。

答案:D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氏的妻子被北方的兵士掠走后,他在豫又先后娶了两位妻子。牛氏经常_张讷,对张诚却疼爱有加。

B、张讷由于大风雨没有砍下足够的柴,牛氏就不给他饭吃,张诚知道后从邻居家偷了面做成饼给张讷吃。

C、张诚偷偷上山帮张讷砍柴,遭到了私塾先生两次责罚,张讷也多次劝阻张诚,但张诚始终不听。

D、张诚被_叼走后,张讷_,被人救起,回家后受到继母责骂,加之心情悲痛,绝食三日而死。

解析从原文看,“余窃面倩邻妇为者”指自己从家里偷来面然后让邻居做成饼,而B中表述和此不同。

答案:B

2009年山东高考试卷全科答案

语文答案:

1、答案B 解析A. 怯生生(qìè)C. 舛误(chuǎn) D.唧唧喳喳(zhā)

2、答案D解析A.郝明义认为“没有越界不成阅读,”逗号应放到后引号外;B项不用问号C “活动”应放到引号内。

3、答案C 解析A感受:接触外界事物得到的影响;体会。感触:跟外界事物接触而引起思想情绪;感触侧重思想情绪。依附:附着,依赖依靠。依托:依靠。依托侧重有所凭借,借托。未免:同一些词语搭配,表示前面所说的情况不合适,或对前面所说的情况不以为然,含有委婉批评的意味;不免 :副词。表示由于前面所说的原因而不能避免某种消极的结果,“科尔曼年轻气盛” 正是“老练不够”的原因。此处是对科尔曼作客观评价,没有批评的语气。

4.答案A解析B项 动人心弦:激动人心,非常动人。C前赴后继:赴,向前冲前面的冲上去了,后面的紧跟上来。形容连续不断投入战斗,奋勇冲杀向前。褒义词。D项“一挥而就” 应为“一蹴而就”。一挥而就:形容才思敏捷,一动笔就写成。就:成。应为一蹴而就:蹴:踏;就:成功。踏一步就成功。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

5.答案A解析B项成分残缺,“由于”和“使”保留其一;C项句式杂糅;D“大约”与“多”重复。

6.答案B解析原文中说“而且依簖设桥,以方便捕捉鱼蟹和到孤山的交通”, 主要功能应该有两种。

7.答案D解析注意原文第四段中“但因放置鱼簖或蟹簖过多对河流及湖面的水流影响较大,古代官府就已有所限制。近代以来,这种捕鱼蟹的方法,随着人工养殖业的兴起而逐渐被淘汰。”和第五段“五代以后,特别是自吴越王钱穆筑垾海塘以来,钱塘江的鱼蟹经西湖而洄游的现象消失,渔人也就逐渐不再用簖捕捉鱼蟹了”几个句子。

8.答案B.解析注意原文第二段“因‘断桥’不断,当时也出现了用谐音‘段桥’解释为‘段家桥’的说法”,根本原因应该是“因 ‘断桥’不断”。

9.答案D解析过:错误。

10.答案D均为副词,将要。解析A _个表提顿语气,不译;第二个“……的人”。B _个“而”表顺承;第二个“而”表转折,却。C_个“以”,表目的,来;第二个“以”,因为。

11.答案B解析②⑥并非直接体现诚信。

12答案D解析“卫嗣公知道后要罢免这个官吏”有误。

13答案(1)有君王像文公这样讲信义的,怎可不归附他呢!

(2)从前吴起外出,遇到了老友,就留他吃饭。老友说:“好啊。”

(3)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相信他的母亲,这不是教育孩子的方法啊。

14答案(1)“悠悠”,写出了水面的平和、水流的悠长、也透露出江上的清寂。景象既显出舟行者的心情比较平静容与,也暗透出他一丝羁旅的孤独。为第三句的“客心孤迥”作了准备,打下了铺垫。

(2)诗人的情感由孤迥孤寂而变得精神振奋。

正当旅人触物兴感、心境孤迥的时候,忽见岸边的江楼上有红袖女子正在凭栏眺望。三、四两句所描绘的这幅图景,色彩鲜明,饶有画意,不妨当作江南水乡风情画来欣赏。在客心孤迥之时,意绪本来有些索寞无聊,流目江上,忽然望见这样一幅美妙的图景,精神振奋,羁旅的孤寂在一时间似乎冲淡了不少。这是从“正是”、“谁家”这样开合相应、摇曳生姿的语 调中可以感觉出来的。

15答案(1)朝闻道 此情可待成追忆

(2)凌万顷之茫然 怎敌他晚来风急

(3)在水一方 奏流水以何惭

(4)无以至千里 得失寸心知

16答案亚洲区域外汇储备库年底前成立并运作

17.答案我是植物

我把花朵翻译成果实

我是果实

我被父母翻译成生命

我是生命

我被衰老翻译成死亡

我是死亡

我被冬季翻译成雪

我是雪

我被太阳翻译成水

18.画面内容:一位家庭主妇,正在全神贯注地调整水_的流量,使水像短线的珠子一样滴入水壶。

寓意:在“水情”如此严峻的情况下,有不少人却在用水上大做文章,利用水_“滴漏”时不走水表的办法取水,以此“揩油”,损公肥私,有损社会公德。

19. 作者在文章开头说自己“每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有“随便走走”的习惯,说明人们都有好奇心,肯定了下文人生路途上“_上闯荡,去建功立业,支探险猎奇,去觅情求爱”是无可非议的;从自己写起,从现实生活中的走路写起,给人亲切的感受,自然地引出“人生也是如此”。

20 (1)永远被外界的力量左右着,永远生活在喧闹的外部_里,没有真正的内心生活。

(2)他不但会有足够的勇气去承受外界的压力,而且会以足够的清醒来面对形形_的机会的诱惑。这样的一个人必能获得生活的充实和心灵的宁静。

21.文题中“家”指的是自我,自己的心灵_(人的精神家园、或自我的精神坐标);作者认为:人们应该到广阔的_上去闯荡一番,去建功创业;但一定不要迷失了自我,要记住回归自己的心灵_的路。

22. 一个人不论伟大还是平凡,他应该顺应自己的天性,去寻找自己真正喜欢做的有意义的事,并且一心把它做得尽善尽美,他在这个_上就有了牢不可破的家园。

19. 民族感情、写作动机、诗歌前景、中文现状

20. (1)余光中所说的乡愁乡愁超出了地理的某一点,融入了历史的、文化的内容,升华或者普遍化为了整个民族的感情寄托。

(2)诗歌贵在含蓄,“就要差这两个字”,省略号所包含的内涵就更丰富,更耐人寻味,余味无穷,更有诗意。

21.(1)人的内心_可能很复杂,不能只从从表面上看,离开大陆是他心中永远挥之不去的痛。

(2)诗言志,心中有复杂的情感才有创作的强烈动机,才能写出好的诗歌作品。

22.可以谈要保持中文的纯粹性,为汉语的纯粹性而奋斗,规范网络语言,保持中文特色;也可以谈网络语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包容。言之有理即可。

作文解析

“见证”一词,《现代汉语词典》注解为“当场目睹可以作证的”,或“指见证人或可作证据的物品”。

见证者可以是人,如 我或我们见证母爱、见证2008等;也可以是物,如一株小草的见证、色彩——惊魂的见证、历史的见证等。见证的内容多为抽象事物,成长历程、某种情感、事物的发展过程等等。适合写成记叙文、散文。从见证的内容角度考虑,比如写我亲眼目睹的事件,写出事件的意义及对自己的重要影响,或写某件事物经历过某个事件或一段时间,从它的角度叙事抒情,如我的小院、我的学校、长城、卢沟桥等。回顾反思社会热点及人生经历,可以写2008年_、自己经历的风风雨雨及感动、愉悦、兴奋、愤怒的种种事件。

2009年 山东高考试题语文答案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_考试(山东卷)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

1.B

解析A.怯生生(qìè);C.飞扬跋扈;D.作梗。

2.D

解析A.郝明义认为“没有越界不成阅读,”逗号应放到后引号外;B项不用问号;C 第二个顿号改成逗号。

3.C

解析A感受:接触外界事物得到的影响;体会。感触:跟外界事物接触而引起思想情绪;感触侧重思想情绪。依附:附着,依赖依靠。依托:依靠。依托侧重有所凭借,借托。未免:同一些词语搭配,表示前面所说的情况不合适,或对前面所说的情况不以为然,含有委婉批评的意味;不免:副词。表示由于前面所说的原因而不能避免某种消极的结果,“科尔曼年轻气盛” 正是“老练不够”的原因。此处是对科尔曼作客观评价,没有批评的语气。

4.B

解析A左右为难:左也难,右也难,两边为难。形容处于某种困境中,不易做出决定。“如何判断和预测疫情的规模和发展趋势”不符合处于某种困境中,不易做出决定。B项动人心弦:激动人心,非常动人。C前赴后继:赴,向前冲前面的冲上去了,后面的紧跟上来。形容为了革命或某种事业连续不断投入战斗,奋勇冲杀向前。褒义词。D项“一挥而就” 应为“一蹴而就”。一挥而就:智绘画、书法和写文章,一动笔很快就完成了。形容才思敏捷,才智聪颖。就:成。应为一蹴而就:蹴:踏;就:成功。踏一步就成功。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

5. A

解析B项成分残缺,“由于”和“使”保留其一;C项句式杂糅,还在于部分开发商追求暴利,哄抬房价,泡沫加速破裂等因素;D“大约”与“多”重复。

二、

6.C

解析原文_后一段中说“渔人在“白堤”东端设簖来捕鱼蟹,而且依簖设桥,以方便捕捉鱼蟹和到孤山的交通”,主要功能应该有两种。

7.D

解析“杭州都城文化的发展和西湖旅游形象的提升”与用“簖”捕捉鱼蟹的方法逐渐被淘汰没有关系。注意原文第四段中“但因放置鱼簖或蟹簖过多对河流及湖面的水流影响较大,古代官府就已有所限制。近代以来,这种捕鱼蟹的方法,随着人工养殖业的兴起而逐渐被淘汰。”和第五段“五代以后,特别是自吴越王钱穆筑垾海塘以来,钱塘江的鱼蟹经西湖而洄游的现象消失,渔人也就逐渐不再用簖捕捉鱼蟹了”几个句子。

8.D

解析注意原文第四段在引用海盐才女李壬的诗后,后面的解释说明,“这里的“簖桥”就是指与放置鱼簖、蟹簖有关的桥,这种说法在部分地区至今还有”,说明引用海盐才女李壬的诗是为了说明部分地区至今还有“簖桥”就是指与放置鱼簖、蟹簖有关的桥的说法。

三、

9.D

解析过:错误。

10.D

解析A _个表提顿语气,不译;第二个“……的人”。B _个“而”表修饰;第二个“而”表转折,却。C_个“以”,表目的,来;第二个“以”,因为。

11.B

12.D

解析“卫嗣公知道后要罢免这个官吏”有误。

四、

13.(1)有了像那样讲信用的国君(或“有国君那样的讲信用”),能不归顺他吗?

(2)吴起出门,遇见一位老朋友,便留他吃饭。那朋友说:“好的。”

(3)母亲欺骗了孩子,孩子就不相信自己的母亲了,这不是用来教育孩子的办法啊!

解析

第(1)句注意“信”、“归”等词和句式“可……乎”的落实,第(2)句注意“止”、“食” 等词的落实。第(3)句注意“欺”、“成教”等词和判断句的落实。

参考译文

晋文公攻打原国,携带了十天的干粮,于是与大夫约定以十天为期。到原国十天了,却攻不下原国,敲钟退军,撤兵而去。有一个从原国出来的人说:“原国再有三天就攻下了。”大臣和左右待从劝谏说:“原国的粮食已吃光、力量用完了,您姑且等待一下吧!”晋文公说:“我与军士们约定以十天为期,如果不离开,这就失去了我的信用。夺得原国而失去信用,我不干。”于是撤兵。原国人听到说:“有了像那样讲信义的国君(或有国君像那样的讲信用),能不归顺他吗?”于是向晋文公投降。卫国人听到后说:“有像那样守信用的国君,能够不跟随他吗?”于是也向晋文公投降。孔子听到后记载这件事说:“攻占原国而又得到卫国,是因为守信用。”晋文公问箕郑说:“救济饥荒该怎么办?”箕郑回答说:“守信用。”晋文公说:“怎么样守信用?”箕郑说:“在名份、做事情、行为上守信用。在名份上守信用,那么群臣就会各守其职,对善行恶行都不会去逾越,对各种事情就不会怠慢;在做事情上守信用,那么就不会失去天时,百姓就不会逾越四季;在行为上守信用,那么亲近的人就会劝勉自己努力而远处的人就会来归附。”

吴起出门,遇见一位老朋友,便留他吃饭。那朋友说:“好的。”就让他回去等他。吴起说:“那我等你来了再吃。”这人到天黑了都没有来,吴起还是不吃饭等他。第二天早上,吴起派人去找这个人。这个老朋友来了,吴起才和他一起吃饭。

魏文侯和虞人约定了打猎的时间。第二天,正巧碰上刮大风,左右侍从就阻止魏文侯去打猎,魏文侯不听,说:“不可以因为风的缘故而失去信用,那样我是不干的。”随后亲自赶着车去了,冒着大风去让虞人停止打猎。魏文侯和虞人约定了打猎的时间。第二天,正巧碰上刮大风,左右侍从就阻止魏文侯去打猎,魏文侯不听,说:“不可以因为风的缘故而失去信用,那样我是不干的。”随后亲自赶着车去了,冒着大风去让虞人停止打猎。

曾子的妻子到市场上去,她的儿子跟着她哭泣。母亲说:“你先回去,等我回来后给你杀猪。”从市场上回来,曾子就要捉猪来杀。他妻子阻止他说:“我只不过是与孩子开玩笑罢了。”曾子说:“孩子是不能和他开玩笑的。小孩子是没有知识的,是跟着父母学习的,是听从父母的教诲的。如今你欺骗他,就是在教他欺骗。母亲欺骗了儿子,儿子就不相信他的母亲了,这不是用来教育孩子的方法啊。”随后把猪杀了煮给孩子吃。

楚厉王有了警报,就用敲鼓的方式来和民众一起防守。有一天喝酒醉了,就错误地敲打鼓,民众大惊。楚厉王派人去阻止民众,说:“我喝酒醉了和身边左右人开玩笑,误打了鼓。”民众这才散去。过了几个月,真的有警报了,楚厉王击鼓而没有民众前来。于是就更改命令明确信号而后民众才相信了他。

李悝警告左右两个营垒中的将士说:“要谨慎地戒备敌人,早晚他们就要来袭击你们。”象这样的警告重复了好几次而敌人都没有来。两个营垒中的将士都松懈了,不相信李悝。过了几个月,秦国军队来袭击,几乎消灭了李悝的军队。这就是不相信人的祸患。

另一种说法:李悝与秦国人交战,告诉左边营垒中的将士说:“快冲上去!右边营垒已经冲上去了。”他又骑马跑到右边营垒中对将士说:“左边营垒已经冲上去了。”左右两个营垒中的将士都说:“我们冲上去。”于是都争先恐后冲上去。到第二年,又与秦国人交战。秦国人来袭击,到后几乎消灭了李悝全军。这就是不相信人的祸患。

卫嗣公派人假扮客商通过关口的集市,集市的官吏刁难客商,就用银子来贿赂集市的官吏,集市的官吏没接受。卫嗣公对集市的官吏说:“曾经有一客商过关市而给你银子,你没有接受让他走了。”集市的官吏非常害怕,认为卫嗣公能明察秋毫。

14.答案(1)一方面描绘水流的悠长和江面的空阔,另一方面以景写情,烘托出客子思归的孤寂之情。

(2)这两句写正值客心孤寂之时,忽见红袖凭楼而更增思家之情。诗人看到红袖凭楼的情景时,一下子联想到家人也在盼望自己归来,于是思家之情更加浓重(或“红袖的悠闲和客心的空回形成鲜明对照,越发衬托出旅思的凄凉,进一步出发了诗人的思家之情。”)。

解析

这首诗收入《樊川外集》,题一作“寄远”。杜牧在文宗开成年间曾任宣州团练判官,南陵是宣州属县,诗大约就写于任职宣州期间。

题称“南陵道中”,没有点明是陆路还是水程。从诗中描写看,理解为水程似乎切当一些。

前两句分写舟行所见水容天色。“漫悠悠”,见水面的平缓、水流的悠长,也透露出江上的空寂。这景象既显出舟行者的心情比较平静容与,也暗透出他一丝羁旅的孤寂。一、二两句之间,似有一个时间过程。“水面漫悠悠”,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时的景象。过了一会,风变紧了,云彩因为风的吹送变得稀薄而轻盈,天空显得高远,空气中也散发着秋天的凉意。“欲变秋”的“欲”字,正表现出天气变化的动态。从景物描写可以感到,此刻旅人的心境也由原来的相对平静变得有些骚屑不宁,由原来的一丝淡淡的孤寂进而感到有些清冷了。这些描写,都为第三句的“客心孤迥”作了准备。

正当旅人触物兴感、心境孤迥的时候,忽见岸边的江楼上有红袖女子正在凭栏遥望。三、四两句所描绘的这幅图景,色彩鲜明,饶有画意,不妨当作江南水乡风情画来欣赏。在客心孤迥之时,意绪本来有些索寞无聊,流目江上,忽然望见这样一幅美丽的图景,精神为之一爽,羁旅的孤寂在一时间似乎冲淡了不少。这是从“正是”、“谁家”这样开合相应、摇曳生姿的语调中可以感觉出来的。但这幅图景中的凭楼而望的红袖女子,究竟是怀着闲适的心情览眺江上景色,还是象温庭筠词中所写的那位等待丈夫归来的女子那样,“梳洗罢,独倚望江楼”,在望穿秋水地历数江上归舟呢?这一点,江上舟行的旅人并不清楚,自然也无法向读者交待,只能浑涵地书其即目所见。但无论是闲眺还是望归,对旅人都会有所触动而引起各种不同的联想。

在这里,“红袖凭江楼”的形象内涵的不确定,恰恰为联想的丰富、诗味的隽永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这似乎告诉我们,在一定条件下,艺术形象或图景内涵的多歧,不但不是缺点,相反地还是一种优点,因为它使诗的意境变得更富含蕴、更为浑融而耐人寻味,读者也从这种多方面的寻味联想中得到艺术欣赏上的满足。当然,这种不确定仍然离不开“客心孤迥”这样一个特定的情景,因此尽管不同的读者会有不同的联想体味,但总的方向是大体相近的。这正是艺术的丰富与杂乱、含蓄与晦涩的一个重要区别。

15.(1)朝闻道 此情可待成追忆

(2)凌万顷之茫然 怎敌他、晚来风急

(3)在水一方 奏流水以何惭

(4)无以至千里 得失寸心知

解析

常出现的错别字是“可待”写成“岂待”,“ 万顷”写成“万倾”,“怎敌他”写成“怎敌它”,“至”写成“致”。

五、

16.示例:亚洲区域外汇储备库将在年底前成立,中日韩出资_多(或“中日韩出资比例_”)。

解析

这是一则新闻,共两段,表达两层意思,应分别概括,_段报道的主要内容是“5月3日,东盟10国与中日韩财长会议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发表联合公报宣布,亚洲区域外汇储备库将在今年年底前正式成立并运行”,第二段报道的主要内容是“中日韩3国出资的比例”,剔除次要信息,就可得本题答案。

17.示例一:我是植物

我被春天翻译成花朵

我是花朵

我把秋天翻译成果实

示例二:我是雨

我被大地翻译成新绿

我是新绿

我被春天翻译成生机

解析

所仿写的句子要求内容和结构和例句相似,结构特点是:我是……我被……翻译成……;我是……我吧……翻译成……。内容上三个事物要有一定的联系,修辞是暗喻。

18.示例:

画面内容:一女子正在接水,水_开到_,流出的几滴水呈“SOS”状。

寓意:水在呼救,警示我们要节约用水。

解析

漫画内容要按顺序介绍,不遗漏,透过画面,联系社会现象,考虑深层次内容。

六、

(一)

19. 以个人习惯类比人生,引发感悟,为下文作铺垫。

解析

此题从两方面作答,内容上是与下文的人生做类比,结构上是为下文作铺垫。

20.(1)被社会的诱惑和压力左右,在忙忙碌碌和漫无头绪中,忽视了自己的心理_,迷失了自我。

(2)一个人拥有了自己的心理_,就会明确行动的方向,无论面对怎样的诱惑和压力,都能保持清醒。

解析

(1)首先能把握这句话的主旨,是机会和压力对人的_影响,再结合本段的中心“生活在今日的_,心灵的宁静颇不易得”,答案即可得出。(2)首先理解关键词“坚实的自我”“ 精神的坐标”,再结合本段的中心“寻求心灵的宁静,前提是首先要有一个心灵”, 答案即可得出。

21.记住从社会回到自我的路(或“记住从外部生活回到内心生活的路”),在社会纷争和喧嚣中确立自己的人生坐标,获得充实的生活和宁静的心灵。

22. _无限广阔,诱惑永无止境。面对现实提供的一切可能性,我们不应该闭塞与拒绝,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出去闯荡一番。与此同时,我们更应该保持清醒,坚守自我,早些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位置。

(二)

19.①对乡愁的理解 ②诗人的创作动因 ③诗歌的现状与发展 ④中文的纯洁度

20.(1)余光中认为乡愁并不完全由地理造成,它是历史的乡愁,文化的乡愁,可以升华为民族的感情寄托。(或“余光中所说的乡愁乡愁超出了地理的某一点,融入了历史的、文化的内容,升华或者普遍化为了整个民族的感情寄托”)

(2)这样更有悬念,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或“诗歌贵在含蓄,“就要差这两个字”,省略号所包含的内涵就更丰富,更耐人寻味,余味无穷,更有诗意”)

21.(1)文学创作的动力源于作家内心_的冲突和体验,这正是作家能够创作出_作品的根本原因。

(2)心安理得、内心_过于平静的人,不会产生强烈的创作愿望,也就创作不出_的作品。

22.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语言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而对语言的发展不能听之任之,需要加以必要的规范。在当今社会背景下,中文既要不断丰富和发展,更要保持其特色和纯洁度。

可以谈要保持中文的纯粹性,为汉语的纯粹性而奋斗,规范网络语言,保持中文特色;也可以谈网络语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包容。言之有理即可。

七、

23.

作文解析

“见证”一词,《现代汉语词典》注解为“当场目睹可以作证的”,或“指见证人或可作证据的物品”。

见证者可以是人,如:我或我们见证母爱、见证2008等;也可以是物,如一株小草的见证、色彩——惊魂的见证、历史的见证等。见证的内容多为抽象事物,成长历程、某种情感、事物的发展过程等等。适合写成记叙文、散文。从见证的内容角度考虑,比如写我亲眼目睹的事件,写出事件的意义及对自己的重要影响,或写某件事物经历过某个事件或一段时间,从它的角度叙事抒情,如我的小院、我的学校、长城、卢沟桥等。回顾反思社会热点及人生经历,可以写2008年_、自己经历的风风雨雨及感动、愉悦、兴奋、愤怒的种种事件。

名师指导

“这属于一个半开放式命题,考生写起来应该比较顺手,但想得高分就难了。”语文考试结束后,记者采访了山东省实验中学语文教师成秀梅和济钢高中语文教师陈强,两位老师均表示,今年的作文题让每个考生都有话可说,但文章写精彩比较困难。

成秀梅说,这个题目非常宽泛,考生在审题时没有障碍,可写的内容非常多。这个题目的_个难点在于如何选择一个小的切入点打开话题,因为题目叫“见证”,考生在写作文时既要写到所见、所闻,又要挖掘它背后的意义和情感,单单写见了什么显然不能完全扣题。成秀梅认为,文章的切入点一定要有意义,而且要巧妙。第二个难点是写作的材料选择,无论考生是选择个人情感、经历还是大事件带来的影响,都不能泛泛而谈,让人看了没有感觉。第三个难点就是考生的文笔,这与平时的训练有关,文笔好、会抒情、选材典型的文章可能更容易博得阅卷人的好感。

陈强表示,这篇作文考生可能大多选择写抒情或议论性文章,这样写起来比较容易,他同样认为,考生只有把思路打开,用个性化的情感和感悟来写作才能写出精彩的文章。考生既可以选择_大事,也可以选择人间真情。考生无论如何选材,一定要注意挖掘事件背后的东西,感悟要深刻。

另外陈强认为,虽然这个作文题目看似简单,但考察了学生的多种能力,例如描摹、概括、挖掘等,还从一个侧面考查学生是否有丰富的社会经历,在一定程度上鼓励学生多参加社会活动,不读死书。

2011山东卷高考数学选择题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设集合 , ,则

A. B. C. D.

解析: , ,答案应选A。

(2)复数 为虚数单位)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所在的象限为

A._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解析: 对应的点为 在第四象限,答案应选D.

(3)若点 在函数 的图象上,则 的值为

A. B. C. D.

解析: , , ,答案应选D.

(4)不等式 的解集是

A. B. C. D.

解析:当 时,原不等式可化为 ,解得 ;当 时,原不等式可化为 ,不成立;当 时,原不等式可化为 ,解得 .综上可知 ,或 ,答案应选D。

另解1:可以作出函数 的图象,令 可得 或 ,观察图像可得 ,或 可使 成立,答案应选D。

另解2:利用_值的几何意义, 表示实数轴上的点 到点 与 的距离之和,要使点 到点 与 的距离之和等于10,只需 或 ,于是当 ,或 可使 成立,答案应选D。

(5)对于函数 , ,“ 的图象关于 轴对称”是“ 是奇函数”的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即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解析:若 是奇函数,则 的图象关于 轴对称;反之不成立,比如偶函数 ,满足 的图象关于 轴对称,但不一定是奇函数,答案应选B。

(6)若函数 在区间 上单调递增,在区间 上单调递减,则

A. B. C. D.

解析:函数 在区间 上单调递增,在区间 上单调递减,

则 ,即 ,答案应选C。

另解1:令 得函数 在 为增函数,同理可得函数 在 为减函数,则当 时符合题意,即 ,答案应选C。

另解2:由题意可知当 时,函数 取得极大值,则 ,即 ,即 ,结合选择项即可得答案应选C。

另解3:由题意可知当 时,函数 取得_值,

则 , ,结合选择项即可得答案应选C。

(7)某产品的广告费用 与销售额 的统计数据如下表:

广告费用 (万元)

4 2 3 5

销售额 (万元)

49 26 39 54

根据上表可得回归方程 中的 为9.4,据此模型预报广告费用为6万元是销售额为

A.6 .6万元 B. 65.5万元 C. 67.7万元 D. 72.0万元

解析:由题意可知 ,则 ,答案应选B。

(8)已知双曲线 的两条渐近线均和圆 相切,且双曲线的右焦点为圆 的圆心,则该双曲线的方程为

A. B. C. D.

解析:圆 , 而 ,则 ,答案应选A。

(9)函数 的图象大致是

解析:函数 为奇函数,且 ,令 得 ,由于函数 为周期函数,而当 时, ,当 时, ,则答案应选C。

(10)已知 是 上_小正周期为2的周期函数,且当 时, ,则函数 的图象在区间 上与 轴的交点的个数为

A.6 B.7 C.8 D.9

解析:当 时 ,则 ,而 是 上_小正周期为2的周期函数,则 , ,答案应选B。

(11)右图是长和宽分别相等的两个矩形。给定三个命题:

①存在三棱柱,其正(主)视图、俯视图如右图;

②存在四棱柱,其正(主)视图、俯视图如右图;

③存在圆柱,其正(主)视图、俯视图如右图。

其中真,命题的个数是

A.3 B.2 C.1 D.0

解析:①②③均是正确的,只需①底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直四棱柱,

让其直角三角形直角边对应的一个侧面平卧;②直四棱柱的两个侧面

是正方形或一正四棱柱平躺;③圆柱平躺即可使得三个命题为真,

答案选A。

(12)设 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两两不同的四点,若 ,

,且 ,则称 调和分割 ,已知平面上的点 调和分割点 ,则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 C可能是线段AB的中点 B. D可能是线段AB的中点

C. C,D可能同时_段AB上 D. C,D不可能同时_段AB的延长线上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 ,若C或D是线段AB的中点,则 ,或 ,矛盾;

若C,D可能同时_段AB上,则 则 矛盾,若C,D同时_段AB的延长线上,则 , ,故C,D不可能同时_段AB的延长线上,答案选D。

2010年山东高考试题答案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_考试(山东卷语文参考答案)

一、(15分,每小题3分)

1.A2.C3.B4.D5.A

二、6.A 7B 8. B

三、9. D 10. B 11B 12. C

四、(24分)

13.(1)申甫进入(隐居)嵩山,又遇到了过去小孩子时见到的_,(向他)请求(学习)那本领,用对待师长的礼节侍奉他。(2)申甫屡次凭借他的本领干谒各位公卿,一直不被听从信任。(3)在这时掌权的权贵争着责怪申甫,并且批评刘公、金公不能识别人(的优劣)。

14.托物言志、象征。怀才不遇的悲伤。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空缺部分。(任选2个小题)(6分)

(1)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独(孑)立_,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

(2)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是 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韩愈《师说》)

(3)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论语?子罕》)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4)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经?桃夭》)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

五、(12分)

16.

参考答案菊花是栽培历史悠久的人工养殖观赏花卉,依据花序、花期、花瓣分为多种类型,可供食用药用,是高雅不屈的象征。

17.参考答案在失意时,书是良师,读书使颓废的生活日渐昂扬。在得意时,书是诤友,读书使浮躁的心境平淡如水。

18.参考答案②“薄酬”改为“稿酬”;④“敬启”改为“收”(另外①语序不妥,_好应为:观点鲜明,逻辑清楚,格式正确,不超过8000字。)

六、

19.口语化、善用短句,对比。应举例分析。

20.通过年龄、身体状况、相貌、个头,写刘四爷的虎相,照应上文对刘四爷性格为人的描写,引出“虎妞”和祥子,为下文刘四爷对待祥子的态度作了铺垫和对比,为后来祥子做女婿作了铺垫。

21.有追求,有理想;勤劳本分;保持本色,真诚自然;讲究干净;脾气好,受人言语。

22.祥子。写刘四爷是为了引出祥子,侧面详写了祥子的性格。

(二)

19.

(1)表明小女孩生命危急,时间紧迫,(2)清晰显现出援救进展;(3)表明人们援救行动之快,体现人们的仁慈的爱心;(3)给读者以时间紧迫的阅读感受。

20. “你们”指帮助获得青霉素的博士、记者和警察们,进行电话寻找,协调各个部门,迅速找到青霉素,快速运到医院,这是医生做不到的。K]

21将青霉素称为“仁慈的东西”,应为它能救小女孩的性命;将车称为“仁慈之车”因为它快速运来了药物,体现了作者对小女孩即将得救的喜悦,对人们的爱心的赞颂。

22.解答提示(1)对生命的尊重,(2)世间有大爱,(3)在战争的年代对人性、爱的关注与渴盼。注意注释的作用。

今天关于“高考山东卷答案”的讨论就到这里了。希望通过今天的讲解,您能对这个主题有更深入的理解。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我将竭诚为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