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解释——四首古诗词(如下)
好久不见了各位,今天我想跟大家探讨一下关于“诗词解释——四首古诗词(如下)”的问题。如果你还不了解这方面的内容,那么这篇文章就是为你准备的,请跟我一起来探索一下。
文章目录列表:
诗词解释——四首古诗词(如下)
2.古诗词《莎衣》原文翻译及赏析
1、诗经·采薇
注释(1)选自《诗经》。这首诗表现西周后期戍边战士的生活与情感。 薇:豆科植物,现叫野豌豆苗,可食用。 (2)作:长出,生出,这里指初生。 (3)止:用于句尾的语气助词。无实义。下同。 (4)曰归曰归,岁亦莫止:意思是说要回家了要回家了,但已到了年末仍不能实现。曰,言,说。一说发语词,无实义。 归,回家。莫,即今“暮”字。 (5)靡室靡家:没有正常家庭生活。靡,无。室,与“家”义同。 (6)犭严狁(xiǎnyǔn):又作“猃狁”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到春秋时代称为戎、狄,战国、秦、汉称匈奴。 (7)不遑启居:没有时间安居休息。不遑,不暇。惶,闲暇。启居,跪、坐,指休息、休整。居,安坐,安居。古人席地而坐,两膝着席,危坐时腰部伸直,臀部与足离开;安坐时臀部贴在足跟上。 下文的“不遑起处”与此意思相同 (8)柔:柔嫩。“柔”比“作”更进一步生长。 (9)烈烈:炽烈,火势很大的样子,此处形容忧心如焚。 (10)载饥载渴:又饥又渴。载……载……,即又……又……。 (11)我戍未定:我驻守的地方还不安定。戍,防守,这里指防守的地点。定,安定。 (12)靡使归聘:没有使者回去带上对家人的问候。使,使者。聘,问侯。 (13)刚:坚硬,指薇菜的茎叶变老了。 (14)阳:指阴历十月,小阳春季节。 (15)王事靡盬(gǔ):征役没有休止。 王事,指征役。盬,休止,止息,了结。 (16)孔疚:非常痛苦。孔,非常。疚,病痛,苦痛。 (17)我行不来:我出征以来从未有人来慰问。来,同“勑”,慰勉。 (18)彼尔维何:那开得很茂盛的是什么花?尔,同:“ ”,花盛开的样子。维,语助词。 (19)维常之华:是棠棣花。 常,即棠棣,木名,开红花、白花。华,同“花”。 (20)路:通假作“辂”,指高大的战车,将帅作战时用的车。又叫戎车。周代是时战争是车战。 (21)斯:语气词,无实义。 (22)君子:指将帅。 (23)戎车:兵车。 (24)四牡业业:驾兵车的四匹雄马高大雄壮。牧,雄马。业业:高大雄壮的样子。 (25)三捷:指交战 繁。捷,“接”的通假字,与敌交战。 (26)骙(kuí)骙:强壮的样子。 (27)君子所依:将帅坐在战车上。依,乘坐。 (28)小人所腓(féi):战士(步兵)借车作掩护。小人,指士卒。腓,庇,掩护。 (29)翼翼:形容行列整齐动作熟练的样子。 (30)象弭(mǐ)鱼服:两端用象骨镶饰的弓,用鲨鱼皮制作的箭袋。象弭,象牙镶饰的弓。鱼服:鲨鱼皮制 成的箭袋。服,通“箙”,盛箭的器具。形容装备精良。 (31)岂不日戒:怎么能不每日警备呢?日戒,日日戒备。 (32)猃狁孔棘:猃狁之难非常紧急啊。 孔,副词,甚,很。棘,同“急”。 (33)往:这里指当年离家出征。 (34)依依:形容树枝柔弱,随风摇摆的样子。 (35)思:语气助词。 (36)雨:作动词,下雪。 (37)霏霏:雪花飞舞的样子。
译文采薇菜啊采薇菜,薇菜芽已破土钻。说回家啊说回家,一年已经过大半。 没有家也没有室,只因猃狁来侵犯。不能安坐与定居,只因猃狁常为患。 采薇菜啊采薇菜,薇菜茎叶多柔嫩。说回家啊说回家,心中忧思多深沉。 忧心如火猛烈烧,又如饥渴实难忍。驻守营地不固定,没人回乡通音问。 采薇菜啊采薇菜,薇菜茎叶变粗硬。说回家啊说回家,今年阳月又已临。 王室公事无休止,不能片刻享安静。忧思在心真痛苦,我今远行难归省。 那是什么花盛开?棠棣烂熳一丛丛。高大马车又谁乘?那是将帅所专用。 驾御兵车已起行,四马壮硕气势雄。不敢安居战事 ,一月三次捷报送。 驾起四马驱车行,四马强壮神奕奕。将帅乘车作指挥,士卒靠车作掩蔽。 四马步子多整齐,弓饰象牙箙鱼皮。每天岂能不警戒?猃狁侵扰势紧急。 当初离家从军去,杨柳依依轻摇曳。如今返乡解甲归,雨雪飘飘飞满野。 道路长远慢慢行,又饥又渴愁肠结。我的心中真悲伤,谁知我有多凄切。
2、春夜喜雨 (唐)杜甫
注释 好雨:指春雨,及时的雨。 乃:就。 发生:催发植物生长,萌发生长。 潜:暗暗地,静悄悄地。 润物: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养。 野径:田野间的小路。 俱:全,都。 江船:江面上的渔船。 独:独自,只有。 晓:清晨。 红湿处:指带有雨水的红花的地方。 红:红花。 花重(zhòng):花沾上雨水变得沉重。 知:知晓。 锦官城: 故址在今成都市南,亦称锦城。三国蜀汉管理织锦之官驻此,故名。后人又用作成都的别称。 及:于是。
翻译 好雨似乎领会人意知道季节变化,正当春天万物生长时即降临。细雨随着春风悄悄地在夜里来到,它默默地滋润万物没有一点声音。田野的小路和空中的云彩都是那样漆黑,只有江船上灯火独独明亮。等到明天拂晓看看被淋湿的花朵,整个成都都显得沉甸甸的,那红花一定更加迷人。
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注释1 .黄沙。黄沙岭,在江西上饶的西面。 黄沙道:指的就是从该村的茅店到大屋村的黄沙岭之间约20公里的乡村道路,南宋时是一条直通上饶古城的比较繁华的官道,东到上饶,西通江西省铅(音:yán)山县。 2.“明月”句:苏轼《次韵蒋颖叔》诗:“明月惊鹊未安枝。” 3.别枝惊鹊:惊动喜鹊飞离树枝。 4.鸣蝉:蝉叫声。 5.旧时:往日。 6.茅店:茅草盖的乡村客店 7.社林:土地庙附近的树林。社,土地神庙。古时,村有社树,为祀神处,故曰社林。 8.见:同“现”,显现,出现。 9.忽见:忽现,指小店忽然出现。 10.西江月:词牌名 11.夜行黄沙道中:题目 12.丰年:丰收的年景 年:年景。 13.听:取听。 14.天外:天边。 15.溪头:小溪边。 16.惊鹊:惊动喜鹊。 17.溪头:小溪上的桥头。
译文
明亮的月光惊起了正在栖息的鸟鹊.在清风吹拂的深夜,蝉儿叫个不停。稻花香里,一片蛙声,好像是在诉说好年成。不一会,月亮被遮住了。只有远方的天边还有七八颗星星在闪烁,山 前竟然落下几点雨。行人则慌了:那土地庙树丛旁边过去明明有个茅店可以避雨,现在怎么不见了?他急急从小桥过溪,拐了个弯,茅店就出现在他的眼前。
4、天净沙·秋 (元)白朴
注释①天净沙:曲牌名。 ②秋:题目 ③残霞:快消散的晚霞。 ④寒鸦:天寒即将归林的乌鸦。 ⑤飞鸿:天空中的鸿雁, ⑥白草:秋霜打白的小草。 ⑦红叶:秋天红色的叶子。 ⑧黄花:金黄的花朵。
译文 太阳渐渐西沉,已衔着西山了,天边的晚霞也逐渐开始消散,只残留有几分黯淡的色彩,映照着远处安静的村庄,是多么的孤寂,拖出那长长的影子,却带有几分幽静之感。炊烟淡淡飘起,几只天寒即将归林的乌鸦栖息在佝偻的老树上,时不时还发出几声令人心酸的啼叫。忽然,远处的一只大雁飞掠而下,划过天际。顺着它远远望去,山清水秀;霜白的小草、火红的枫叶、金黄的花朵,在风中一齐摇曳着,颜色几尽妖艳。
古诗词《莎衣》原文翻译及赏析
望洞庭的古诗原文及翻译如下:
望洞庭的古诗原文: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翻译:风静浪息,月光和水色交融在一起,湖面就像不用磨拭的铜镜,平滑光亮。遥望洞庭,山青水绿,林木葱茏的洞庭山耸立在泛着白光的洞庭湖里,就像白银盘里的一只青螺。
诗中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微波不兴,平静秀美,分外怡人。诗人飞驰想像,以清新的笔调,生动地描绘出洞庭湖水宁静、祥和的朦胧美。勾画出一幅美丽的洞庭山水图。表达了诗人对洞庭风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作者简介:刘禹锡(772年至842年),字梦得,籍贯存在江苏徐州、河南洛阳、浙江嘉兴三种说法,自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 ,其先祖为中山靖王刘胜(一说为匈奴后裔)。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白居易并称“刘白”,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留下《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刘禹锡的哲学著作《天论》三篇,论述天的物质性,分析“天命论”产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义思想。
学好古诗的重要性:
1、领略中华文化的精髓。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通过学习古诗词可以领略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了解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以及中华民族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念等。
2、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古诗词是经过历代文人 、精挑细选的语言艺术品,它们的语言表达、形式美感和修辞手法等都是值得学习的。学习古诗词可以帮助人们提高汉语语言表达能力和修辞技巧,提高写作和口语表达的能力。
3、增长人文素养。古诗词不仅是语言艺术品,也是文化遗产和人类智慧的结晶。通过学习古诗词,可以增长人文素养,了解历史文化背景,学习思想、道德、伦理等方面的智慧,提升人的思想品质和审美修养。
4、培养审美情趣。古诗词的语言、形式和意境等都有着 的美感,通过学习古诗词可以培养人们的审美情趣,提高欣赏和鉴赏古诗词的能力,感受到其中的情感和意境,增强生活的美感。
5、丰富精神生活。古诗词中包含了许多人类的情感和经验,可以让人在情感上得到满足和启示,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在快节奏、功利化的现代社会中,学习古诗词可以让人们从繁忙的生活中抽离出来,沉淀心灵,感受到文化的魅力和价值。
《莎衣》
宋代:杨朴
软绿柔蓝著胜衣,倚船吟钓正相宜。
蒹葭影里和烟卧,菡萏香中带雨披。
狂脱酒家春醉后,乱堆渔舍晚晴时。
直饶紫绶金章贵,未肯轻轻博换伊。
翻译
无论穿著什么样的衣裳,都比不上柔软绿草织成的蓑衣,它跟斜倚篷船吟诗垂钓的生活,实在是最最相宜。
夏日在清凉的芦苇影中,和衣睡在迷离的暮烟里,又在幽雅的荷花香气中,绵绵细雨下披着我的蓑衣。
春天在酒家痛饮,狂醉后才将蓑衣脱下去,当黄昏雨过天晴,就把它随便堆放在渔舍里。
尽管紫色绶带黄金 极其尊贵,我也不肯轻易拿蓑衣去换取。
注释
莎衣:即蓑衣,以蓑草编织成的御雨衣披。
软绿柔蓝:绿色柔软的。著:穿。胜衣:即蓑衣。
正相宜:合适,十分自然。
蒹葭(jiānjiā):芦苇。
菡萏(hàndàn):荷花。
狂脱:狂醉。
乱堆:随便堆放。晚晴:傍晚雨后初晴。
饶:任凭。紫绶(shòu)金章:紫色绶带,黄金 ,指高级 的服饰。绶,系印环的丝带。
博换:交换。伊:第三人称,指莎衣,亦即指隐居生活。
赏析
这首诗除尾联两句抒情言志以外,其余六句都是咏蓑衣的。首联写渔人爱蓑衣。颔联写渔人披蓑衣。颈联写渔人脱蓑衣。
蓑衣虽然是用草和绳子编缀而成的,但是在渔人的眼里,它是色彩鲜明、质地轻柔的,穿着它是胜过衣服的。穿上它,倚在船上钓鱼是非常合适惬意的。吟诗是诗人的事,钓鱼是渔人的事,既钓鱼又吟诗,就不是一般的渔翁,而是闲居江湖的高雅之士的行为了。诗人爱蓑衣,正是他喜爱浪迹江湖,不与污浊庸俗的官场往来的思想情感的流露。这两句为全诗定下了基调,表现了淡泊清高的情韵。
颔联叙渔人披蓑衣。这两句意思是:在那芦苇的婆娑影子里,在那浮动的水气中,披着蓑衣卧在渔船之上;在那如盖的莲叶影里,在那清幽的荷香中间,披着蓑衣御着雨。这一联写得有意境,波光潋滟,烟霭迷蒙,苇影参差,莲叶滴翠,荷花吐香,加上雨洒做面,如溅珠进玉,此间一叶扁舟,舟上卧着披了蓑衣的渔人,这景象充满了诗情画意。诗人描绘这么一幅渔人乐趣图,是对渔人无优无虑生活的赞颂,也是对“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世外桃源的向往。诗人之所以要叙写渔人披蓑衣的情景,就在于借此表现一个桃花源式的理想天地。因此这里的景愈美,也就显得人愈雅,从而对比了现实社会中官场的混浊,披上蓑衣,就能超然尘外,就可归返自然,诗人对蓑衣是非常喜爱的。
颈联写醉后和晴时脱蓑衣,在两种情况下脱下蓑衣:一是在好客的酒家开怀畅饮、醉意朦胧之后,狂放自在,抛开了蓑衣;一是在晚霞满天,收棹拢岸之后,把蓑衣脱下来,随手堆放在渔舍里。这显然是对无拘无束、怡然自乐的渔人生活的讴歌。
以上三联都集中笔墨于写蓑衣。首联系总起,二三两联分写,一写“披”,一写“脱”。“披妙时风景如画,“脱”时神情活现。写“披”,景是动,人是静;写“脱”,景是静,人是动。一“披”一“脱”,两相对照,把诗人对这种渔人生活的由衷深爱披沥无遗。
尾联画龙点睛,揭示主旨:任凭你紫绶金章有多高贵,我是不会轻易把我的蓑衣换你的官场礼服的。“莎衣”也就有了象征意义。“富贵非吾愿”,衣锦而招摇过市那是沐猴而冠。穿上莎衣“遁世以保真”,“渔歌入浦深”;“白云依静渚”,“万事不关心”。诗人面对宋太宗而拒绝受官,正和他不愿将蓑衣换官服的思想行为是相一致的,由此可见其思想情操。这就表明,这首《莎衣》,不是一般的咏物诗,而是一首咏物言志诗。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视官爵如敝屣的思想,由于要和“紫缓金章妙对举,因而诗人改变了自楚辞《渔父》以来一贯咏渔翁的写法,不着力于“人”而专意于“衣”,从而构成“换”的关系,构思新巧。在前三联极写蓑衣的基础上,笔锋一转,泻出正题,是点峭传神之笔,足有千钧万解之力。
扩展阅读:人物生平
世居新郑东里(郑韩故城内),好学,善诗,天性恬淡孤僻,不愿作官,终生隐居农村。常独自骑牛游赏,往来于县境东里、郭店间。见到草茂林密幽僻的地方,就卧伏草中冥思苦想,每得妙辞佳句,立即挥笔成诗。曾独自带上手杖进入嵩山险绝处,构思成文100多篇。当时的士人学子多传阅诵读他的诗文。
少年时与毕士安、韩丕同学友好。后来,毕士安官居相位,举荐杨朴于太宗,太宗爱其才,想授官任用,朴坚辞不受,作《归耕赋》以明志。太宗赠给束帛使他还乡。真宗西行朝拜先帝诸陵道经郑州,特遣使赠朴茶、帛,并命其子从妙为官。
朴所作诗俊逸潇洒,语言质朴精炼,多描写自然景色和农村隐居生活。类唐诗人贾岛、李涉。78岁去世,葬县城北20公里处袁堡村东。宋翰林学士李淑撰墓表,立石墓前。诗人黄庭坚过其墓拜谒,曾作诗悼念。
扩展阅读:杨朴轶事典故
宋真宗在位时,想要在林泉之间访求真正的大儒。有人就向宋真宗推荐了隐居在郑州的杨朴,宋真宗就下诏,让杨朴出来做官。杨朴实在不愿意做官,但是,皇宫侍卫非要他到京城亲自给皇帝说,于是,杨朴就在侍卫的陪伴下启程前往京师,晋见宋真宗。在皇宫里,宋真宗问杨朴:“我听说你会做诗?”杨朴平静地回答道:“臣不会。”他想掩饰自己的才学,他是最不愿做官的。宋真宗又问:“朋友们送你时,赠给你几首诗没有?”杨朴回答说:“没有。只有拙荆(妻子)写了一首。”宋真宗好奇地又问:“是什么诗,可以告诉我吗?”于是,杨朴把临行时妻子写的一首诗念了出来:“更休落魄贪酒杯,且莫猖狂爱咏诗。今日捉将宫里去,这回断送老头皮。”这个故事被大文豪苏东坡写在了自己的笔记里,一次,苏东坡的夫人因为生气而哭泣,苏东坡就把杨朴的这个故事讲给她听,苏夫人听到这首诗,不禁破涕为笑,一腔怨气烟消云散。不过,这次被宋真宗召见后,杨朴写了《归耕赋》,来表明自己归隐乡野的志向。无奈,宋真宗只好放他走了。
好了,今天关于诗词解释——四首古诗词(如下)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对诗词解释——四首古诗词(如下)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希望这个话题诗词解释——四首古诗词(如下)的解答可以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