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高一语文期末试题
下面,我将用我自己的方式来解释江苏高一语文期末试题的问题,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让我们开始讨论一下江苏高一语文期末试题的话题。
文章目录列表:
江苏高一语文期末试题
2.高中语文必修3第三单元试卷
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语文的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学科,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的 特点。下面是江苏高一语文期末试题,请参考!
江苏高一语文期末试题一、基础知识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提防(dī) 亲眷(juàn) 珠玑(jī) 鳏寡孤独(ɡuān)
B.伺候(shì) 缜密(zhěn) 谂知(shěn) 阿谀逢迎(yū )
C.埋怨(mán ) 栖迟(qī) 樯橹(qiáng) 繁文缛节(rù)
D.自诩(xǔ) 吝啬(lìn sè ) 纶巾(ɡuān) 刎颈之交(wěn)
2.下列各组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谛听 淋漓 报应 残羹冷炙 无可置疑 B.干燥 鲁莽 国粹 晓风残月 礼尚往来
C.教诲 斟酒 暮蔼 灰飞烟灭 舞榭歌台 D.料峭 骸骨 玉簪 咄咄逼人 良辰好景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①写文章要_______搜集和引用 手材料,决不贪图方便,随便录用第二手、第三手材料。②老人没有喝茶,点起一支 ,很有_______地吐了一口烟雾。③中国人的________、韧性、吃苦耐劳真是举世无双。
A.尽力 气派 耐心 B.尽量 气度 耐心
C.尽量 气派 耐性 D.尽力 气度 耐性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这次班长竞选,他作了充分准备,竞选演说那天,他粉墨登场,受到了同学们的欢迎。
B.集电话、电脑、相机、 等功能于一体,手机在生活中的作用被发挥得酣畅淋漓。
C.在2010年南非 杯6月25日晚22点的“意大利—斯洛伐克”小组对抗赛中,新军斯洛伐克队以3比2战胜了意大利队;意大利队追2球难救卫冕 ,意大利队2-3负垫底出局,意大利队在观众的眼中真是差强人意。
D.上海世博会开幕式那天晚上,上海城万人空巷,人们兴高采烈走上街头,庆祝上海世博会开幕成功。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上海世博会,让肤色不同、语言不同的人们在这样一个巨大的 上共同寻找答案。
B.“低碳生活”这一理念,经过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的成功和失败的实践,无可争辩地证实了这一理念的正确。
C.刘老先生热心支持家乡的教育、慈善等公益事业。他这次返乡,主动提出要与部分福利院参加高考的孤儿合影留念。
D.成千上万的亚运志愿者都在忙碌着,他们在共同努力,完成举办一次令亚洲乃至全 都瞩目的文明亚运的理想。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9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李白传
白,字太白,山东人。母梦长庚星而诞,因以命之。十岁通五经。自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喜纵横,击剑为任侠,轻财好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徕山中,日沉饮,号“竹溪六逸”。
天宝初,自蜀至长安,道未振,以所业投贺知章,读至《蜀道难》,叹曰:“子,谪仙人也。”乃解金龟换酒,终日相乐。遂荐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时事。因奏颂一篇。帝喜,赐食,亲为调羹,诏供奉翰林。尝大醉上前,草诏,使高力士脱靴。力士耻之,摘其《清平调》中飞燕事,以激怒贵妃。帝每欲与官,妃辄阻之。白益傲放,与贺知章、李适之、汝阳王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饮酒八仙人”。恳求还山。赐黄金,诏放归。
白浮游四方,欲登华山,乘醉跨驴经县治,宰不知,怒,引至庭下曰:“汝何人,敢无礼?”白供状不书姓名,曰:“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宰惊愧,拜谢曰:“不知翰林至此。”白长笑而去。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旁若无人。禄山反,明皇在蜀,永王璘节度东南。白时卧庐山,辟为僚佐。璘起兵反,白逃还彭泽。璘败,累系浔阳狱。初,白游并洲,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至是,郭子仪请官以赎,诏长流夜郎。
白晚节好黄、老,度牛渚矶,乘酒捉月,沉水中。初,悦谢家青山,今墓在焉。
(节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新课程语文读本④)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十岁通五经 通:通晓 B. 自蜀至长安,道未振 振:振作
C.白益傲放 益:更加 D. 白时卧庐山,辟为僚佐 辟:征召,被…聘用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因以命之 衡因上疏陈事 B.以所业投贺知章 何面目以归汉
C.遂荐于玄宗 而君幸于赵王 D.白长笑而去 天苍苍而高也
8.能体现李白“傲放”个性的一组是( )
①自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②以所业投贺知章,读至《蜀道难》,叹曰:“子,谪仙人也。”③尝大醉上前,草诏,使高力士脱靴。④白浮游四方,欲登华山,乘醉跨驴经县。⑤著宫锦袍坐,旁若无人。
A.②③④ B.③④⑤ C.①③④ D.②③⑤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母梦见太白金星而生下李白,所以李白的名字中有“白”字。李白天赋过人,才华横溢。
B.贺知章很欣赏李白的诗才,感叹他是遭贬的仙人。李白后经贺知章的推荐,担任翰林供奉。
C.在朝廷上下,李白都表现出放荡不羁的个性,这说明李白是个决不“摧眉折腰事权贵”的人。
D.郭子仪曾有恩于李白。后来,李白受牵连下狱,郭子仪又请求用自己的官爵来赎免李白的死罪。三、翻译、古诗鉴赏及默写:
10.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帝每欲与官,妃辄阻之。(3分)译文:
(2)宰不知,怒,引至庭下曰。(3分)译文:
11.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题目。(6分)
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 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注释此词作于苏轼被贬黄州之时。
(1).上片开头两句写出了寓居环境的 。(2分)
(2).下片采用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4分)
答:
12.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羽扇纶巾,谈笑间, ? ? ? 。(苏轼《赤壁怀古》)
(2)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 ? ? ?。(苏轼《定风波》)
(3)楚天千里清秋, ? ? ? ? 。(辛弃疾《登建康赏心亭》)
(4)四十三年,望中犹记, ? ? ? ?。(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5) ? ? ? ?,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
(6)吾所以为此者, ? ? ? ? ?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四、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17题。(14分)
文学的趣味
朱光潜
①孔子有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仿佛以为知、好、乐是三层事,一层深一层;其实在文艺方面, 难关是知,能知就能好,能好就能乐。知、好、乐三种心理活动融为一体,就是欣赏,而欣赏所凭的就是趣味。许多人在文艺趣味上有欠缺,大半由于在知上有欠缺。
②有些人根本不知,当然不会感到趣味,看到任何好的作品都如蠢牛听琴,不起作用。这是精神上的残废。犯这种毛病的人失去大部分生命的意味。
③有些人知得不正确,于是趣味低劣,缺乏鉴别力,只以需要刺激或麻醉,取恶劣作品疗饥过瘾,以为这就是欣赏文学。这是精神上的中毒,可以使整个的精神受腐化。
④有些人知得不周全,趣味就难免窄狭,像上文所说的,囿于某一派别的传统习尚,不能自拔。这是精神上的短视,“坐井观天,诬天藐小”。
⑤要诊治这三种流行的毛病, 的方剂是扩大眼界,加深知解。一切价值都由比较得来,生长在平原,你说一个小山坡最高,你可以受原谅,但是你错误。“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 ”,那“ ”也只是孔子所能见到的 。要把山估计得准确,你必须把 名山都游历过,测量过。研究文学也是如此,你玩索的作品愈多,种类愈复杂,风格愈纷歧,你的比较资料愈丰富, 愈正确,你的鉴别力(这就是趣味)也就愈可靠。
⑥人类心理都有几分惰性,常以先入为主,想获得一种新趣味,往往须战胜一种很顽强的抵抗力。许多旧文学家不能欣赏新文学作品,就因为这个道理。就我个人的经验来说,起初习文言文,后来改习语体文,颇费过一番冲突与挣扎。在才置信语体文时,对文言文颇有些反
感,后来多经摸索,觉得文言文仍有它的不可磨灭的价值。专就学文言文说,我起初学“桐城派”古文,跟着古文家们骂六朝文的绮靡,后来稍致力于六朝人的著作,才觉得六朝文也有为唐宋所不可及处。在诗方面,我从唐诗入手,觉宋诗索然无味,后来读宋人作品较多,才发现宋诗也特有一种风味。我学外国文学的经验也大致相同,往往从笃嗜甲派不了解乙派,到了解乙派而对甲派重新估定价值。我因而想到培养文学趣味好比开疆辟土,须逐渐把本来非我所有的征服为我所有。英国诗人华兹华斯说道:“一个诗人不仅要创造作品,还要能欣赏那种作品的趣味。”我想不仅作者如此,读者也须时常创造他的趣味。生生不息的趣味才是活的趣味,像死水一般静止的趣味必定陈腐。活的趣味时时刻刻在发现新境界,死的趣味老是囿在一个窄狭的圈子里。这道理可以适用于个人的文学修养,也可以适用于全民族的文学演进史。
(节选自《谈美?谈文学》)
13.阅读全文,提取整合文段信息,完成下列填空。(2分)
本文第①段从孔子的名言谈起,指出许多人在文艺趣味上有欠缺。第②③④段列举
,第⑤段提出 ,从第⑥段起,作者就文艺欣赏问题,提出一系列重要的论断。14.“精神上的残废”“精神上的中毒”“精神上的短视”具体指什么?请简要概括。(3分)
(1)精神上的残废:
(2)精神上的中毒:
(3)精神上的短视:
15.第⑥段说“许多旧文学家不能欣赏新文学作品”,为什么不能欣赏呢?(3分)
答:
16.文中多处引用名言名句,请举一个例子说说它的具体作用。(3分)
答:
17.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知的欠缺,大半会导致文学趣味的欠缺。
B.要提高文学的鉴赏力,应读尽古今中外作品。
C.文学的趣味,必须靠作者自己去创造。
D.培养文学趣味好比开疆辟土,必须快速征服。
五、语言运用与表达:
18.按照要求,把下面的三句话改写成一句话,并保留原有信息(可酌情增减词语)。(6分)
①《红楼梦》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
②曹雪芹是长篇小说《红楼梦》的作者。
③封建制度的黑暗腐朽和没落被《红楼梦》揭露了。
①以《红楼梦》为主语:
②以曹雪芹为主语:
六、作文:(共35分)
19.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按要求完成作文。
企业家希尔顿说过,许多人一事无成,是因为他们低估了自己的能力,妄自菲薄。一块价值5元的生铁,铸成马蹄铁后可值10元;若制成工业上的磁针之类可值3000多元;倘若制成手表发条,其价值就是25万之多了。
请联系实际,以“潜力”为话题作文,题目自拟,不少于700字。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高一语文必修四模块学习终结性检测考试试卷答案1、B伺候cì阿谀奉迎yú 2、C“暮蔼”应为“暮霭” 3、C 4、C
粉墨登场用粉末化妆,登台演戏。多指登上政治舞台。贬义
酣畅淋漓:形容非常畅快。差强人意:现在表示大体上能让人满意
万人空巷:本指家家户户的人都奔向一个地方,以致住宅空荡荡的。现多指很多的人聚在一起,致使街巷都空了。形容轰动一时的盛况。
13、(2分)文艺欣赏的三种毛病 诊治的办法(每个空格1分)
14、(3分)(1)根本不知,感受不到趣味。(2)趣味低劣,缺乏鉴赏力。(3)知得不全,趣味狭窄。(每个小题1分)
15、(3分)因为这些旧文学家都有几分惰性,常先入为主,不能战胜一种很顽强的抵抗力,所以不能欣赏。(意思对即可)
16、(3分)答案示例1:第1段引用孔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话,引出了文艺欣赏的不同见解。答案示例2:第5段引用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 ”的话,说明研究文学也像估计山的大小一样,比较资料愈丰富, 愈正确,鉴别力也就愈可靠的道理。答案示例3:第6段引用华兹华斯“一个诗人不仅要创造作品,还要能欣赏那种作品的趣味”的话,引出不光是作者,包括读者也须时常创造文学趣味,使趣味广泛而鲜活。(3分,答出名言得1分,说出具体作用得2分,言之成理即可。)
17.(3分)A(B.“读尽”有误;C.还应包括读者;D.“快速征服”没有依据。)
18、(6分)示例:①曹雪芹创作的我国古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红楼梦》,揭露了封建制度的黑暗腐朽和没落。(3分)②曹雪芹在他创作的我国古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红楼梦》中,揭露了封建制度的黑暗腐朽和没落。(3分)
高中语文必修3第三单元试卷
学生在初三年级将面临初级中学升学考试,即中考。中考的科目为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政治、历史、生物、地理、 。中考通常是每省 试卷。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关于江西省2022年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2022年江西省中考语文真题
2022年江西省中考语文答案
中考志愿填报技巧
高中阶段招生的学校有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而普通高中又分为公办高中和民办高中,中职又有中专、职校、技校等。因此在面对复杂的学校时,家长需要了解相关学校的信息和内涵,从而帮助孩子筛选。大部分情况下,家长只需要了解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的优势和不同,就可以了。至于中职学校,家长要根据孩子的成绩进行考虑,了解孩子的兴趣,关注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学习氛围,从而给孩子选择合适的学校。
2、排好志愿顺序
由于中考录取的原则是从高分到低分,按照考生的志愿顺序进行录取。因此,家长要根据考生成绩和学校的录取 分数线 进行考虑,排好志愿顺序。在排志愿顺序的时候,家长要按从高到低的梯度进行排序, 志愿可以是水平相对较高的学校,下一志愿则要降低。这样可以增加考生的录取机会,避免考生因发挥失常而录取失败。此外,考生要把自己喜欢的学校放在前面,尽量做到每一批每一志愿都有用,避免录取失败。
3、根据兴趣和实际填报
家长都是希望孩子可以考上重点高中,从而会尽可能地给孩子安排好学校。但这也要考虑孩子的兴趣和实际情况,如果孩子成绩一般,家长还要强迫孩子上高中考大学,结果反而会让孩子在高强度的学习下崩溃。相反,中职的入学比较简单,并且可以通过高职类高考而考上普通高校继续深造。而且孩子在中职中也能学到专业知识和技术,成为某个领域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结合孩子的兴趣和意愿,帮助孩子进行选择。
江西省2022年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相关 文章 :
★ 中考语文试卷试题及答案
★ 中考语文试卷答案(2)
★ 2022全国新高考语文试卷真题及答案解析
★ 2022年全国甲卷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 中考语文模拟试卷附答案
★ 2022高考语文试卷真题及答案完整版
★ 2022年江西省中考生物试卷及答案
★ 2022河南省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 高三语文考前强化练习题3套
★ 中考语文二模试卷(2)
跪求这几年高中语文会考卷
2017高中语文必修3第三单元试卷人教版
一、积累与运用(21分,1-9题各2分,第10题3分)
1、下列各组加点字读音无误的一项是 ( )
A.鱼凫(f?) 贾(jiǎ)人 铮(zhēng)铮 恬(ti?n)然
B.飞湍(tuān) 迁谪(zh?) 饿莩(piǎo) 嘲哳(zhā)
C.逡(quān)巡 钿(ti?n)头 迸(b?ng)裂 扪(m?n)参
D.数罟(gū) 暮霭(ǎi) 教坊(f?ng) 崤(y?o)函
2、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痒序之教 侧身西望长资嗟
B.转轴拔弦 坐中泣下谁最多
C.良将劲驽 故不积跬步
D.虽有稿暴 度长契大 比权量力
3、选出加点词与现代汉语意义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 ( )
①铁骑 刀 鸣 ②暮去朝来颜色故 ③恬然自安
④曲终收拨当心画 ⑤整顿衣裳起敛容 ⑥曲罢悯然
⑦相逢何必曾相识 ⑧老大嫁作商人妇 ⑨今漂沦憔悴
A.①③④⑦ B.②⑤⑥⑧ C.③⑥⑦⑨ D.④⑤⑦⑧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去来(助词,无意)江口守空船 B莫辞(拒绝)更坐弹一曲
C却(退回)坐促弦弦转急 D声非加疾(快)也
5、将下面的诗句按春、夏、秋、冬排列,顺序正确的一组是 ( )
①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②一树梨花一溪月,不知今夜属何人。
③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④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A.③④①② B.②④①③ C.②①④③ D.③②④①
6、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或师焉,或不焉 B.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C. 振之以威怒 D. 句读之不知
7、下列名句及其作者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 B.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韩愈
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李白 D.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
8、对下面诗句的意象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这首诗首联共写了六种景物:风、天、猿、渚、沙、鸟。分别用?急? ?高? ?啸哀?清?白?飞回?来描写。十四字写六种景,极为凝练。
B?万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十四字之间含有八意:万里,地之远也;秋,时之惨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齿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
C?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中?瑟?虽只是乐器,在我国诗歌中已浓缩为?哀婉?的特殊意象,就象?杨柳?已浓缩为?离别/送别?意象一样。
D<<登高>>写出了去国怀乡、骨肉分离、病魔缠身、漂泊憔悴、落魄潦倒、冷酷辛酸,全诗句句充满着凄楚悲凉和伤感孤独。
9、下面对诗句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两句既表达了对琵琶女的不幸遭遇的同情,又抒发了自己谪居江州的郁闷心情。?天涯沦落?写出了人们对苦难生活的共同感情体验,隐含了社会变化、政治衰落给人造成的痛苦。
B、?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两句叙述江边送客的环境。秋夜的江水,枫叶获花,色调暗淡。?瑟瑟?二字点情,景物成了溢满悲凉感情的意象,叠加在一起构成清晰如画的意境,渲染了送别时的凄凉愁惨的气氛。
C?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中?千呼万唤?呼应上文的?忽闻?、寻声?暗问?移船?,直到?邀相见?,可见琵琶女出场是不得已。?半遮面?的肖像描写表现了她由于身世低微,怕人瞧不起,不好意思,不愿见人的心理。 :
D?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沉吟?的神态与询问有关,反映了琵琶女欲说还休的内心矛盾。?放拨?插弦中?整顿?起?敛容?,一系列动作表现了她克服内心障碍,一吐为快的心理活动。
10、阅读下面从《高老头》中节录的片断,回答问题。(3分)
?一个也不来?A(大学生)嚷道,?让我写信给她们。?一个也不来,?老人坐起来接着说,?BC她们有事,BC她们在睡觉,BC不会来的。我早知道了。直要临死才知道女儿是什么东西!朋友,你别结婚,别生孩子!你给他们生命,他们给你死。你带他们到 上来,他们把你从 上赶出去。她们不会来的!我已经知道了十年。有时我心里这么想,只是不敢相信。?
高老头死了,BC两个女儿谁也没有来,他的钱都给女儿花光了,到死连入殓的衣服都没有,是A(大学生)卖了自己的表才给他入殓的。?
选文中的A指 ;B指 ;C指 。
二、课内阅读题(21分,11-15题 各3分,16题6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1-15题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 而制 ,执敲扑而鞭笞 ,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抱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 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 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1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 )
A.奋六世之余烈 烈:功业
却匈奴七百余里 却:击退
B.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 言:言论,这里指著作
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践:削平 因:凭借
C.隳名城,杀豪杰 隳:毁坏 销锋镝 镝:箭头
D.振长策而御宇内 策:马鞭子。
12、对下列加点词语解说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①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②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
③收 之兵,聚之咸阳。
④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A.两个?以为?意思相同,两个?兵?意思相同。
B.两个?以为?意思相同,两个?兵?意思不同。
C.两个?以为?意思不同,两个?兵?意思相同。
D.两个?以为?意思不同,两个?兵?意思不同。
13、下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3分) ( )
A.奋六世之余烈 六世:指孝公、惠文王、武王、昭襄王、孝文王、庄襄王。
B.履 而制 :东西南北天地,天地四方。
C.南取百越之地 百越:古代越族居住在江、浙、闽、粤各地,每个部落都有名称,
而统称百越。
D.以愚黔首 黔首:古代称老百姓。
14、下列加点的`词语没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3分) ( )
A.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B.以愚黔首。
C.以弱 之民。
D.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15、解释下列加线词语(3分)
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
②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16、翻译下列语句(6分)
⑴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3分)
⑵七十者衣帛食肉,移民不饥不寒,然而不 ,未之有也。(3分)
三、阅读下面古文,完成17?20题:(共15分)
昔周人有仕数不遇,年老白首,泣涕于途者。人或问之:?何为泣乎?对曰:?吾仕数不遇,自伤年老失时,是以泣也。?人曰:?仕奈何不一遇也?对曰:?吾年少之时,学为文,文德成就,始欲仕宦,人君好用老。用老主亡,后主又用武。吾更为武,武节始就,武主又亡。少主始立,好用少年,吾年又老。是以未尝一遇。?
(注)武节,泛指武艺兵法。
17、指出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含义(4分)
自伤年老失时( ) 是以泣也( )
18、?昔周人有仕数不遇?中的?遇?词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 遇事不慌 B 随遇而安 C 知遇之恩 D 不期而遇
19、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人或问之:?何为泣乎?
译文:
武节始就,武主又亡。
译文:
20、导致?周人?可悲结局的自身原因是什么?(2分)
答:
四、默写(15分,每空1分,错一个字不给分)
1、连峰去天不盈尺, 。
剑阁峥嵘而崔嵬, 。
2、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 ,塞上风云接地阴。
4、《师说》中定义教师职责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师说》)
5、然后以 为家,崤函为宫; ;身死人手,为 笑者,何也? 。
6、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
。
7、 ,此时无声胜有声。
8、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
9、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则何如?
10、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
。
五、语言综合运用(8分)
1、下面这副对联有明显对的不工整的地方,在不改动字句的前提下,请分别调整上下联词
语顺序,使上下联对仗工整,合乎对联的要求。请将修改后的对联写在下面横线上。(4分)
纵目登阁鸢飞鱼跃千帆竞
览胜抒怀水木清华万类荣
改后的对联: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是中学生中流行的咏物诗,请仿照其写法,任选一种事物(如?月亮?玫瑰?),写出两句话。上下句字数要大致相等。(4分)
示例: 竹
(1)褒扬:每攀登一步,都要做一次小结。
(2)批评:过分地虚心,终不能成为栋梁。
题目: ____________
(1)褒扬:__________________
(2)批评:__________________
六、作文(70分)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诗词名句脍炙人口,百读不厌。读名句,可以知古鉴今,可以畅想未来,可以体味情趣哲理,可以涵养道德品行;名句,或许能开启你的心扉,或许能激活你的灵感?
请你以?读诗词名句随想?为话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
注意:①引发?随想?的名句,可以是古诗词中的,也可以采自中外现当代诗作;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④题目自拟。
参考答案:一、(21分)
1.B(A贾gǔ C钿di?n D崤y?o-xi?o)
2.C(A痒-庠,资-咨,B 拨弦,座中C驽?弩D稿?槁,契?)
3.C 4.D(疾-强,宏大) 5.B
6、D 7、C 8、D(第二联有豁达和坦荡,) 9、C
10、 A拉斯蒂捏 B雷斯多 C但斐纳
二、(21分)11.B 12.C 13.D 14.D 15.华山,黄河,比喻边疆上的屏障。
16、文言翻译
①(3分)(一方面)不通晓句读,(另一方面)不能解决疑惑,有的(句读)向老师学习,有的(疑惑)却不向老师学习;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反而)放弃(不学),我没看出那种人是明智的。
②(2分)七十的人能够穿丝织的衣服,吃上肉食,百姓不挨饿,不受冻了,这样不能 称王的情况,是不曾有过的事。
三、(15分)17(4分)悲哀;因此 18、C (3分)
19(6分)有人问他:?你为什么哭呀?
刚练好武艺,重用武士的君主又死了。
20(2分)学习本领不专一(1分);盲目跟随君主的好恶而决定自己的行动。(1分)
四、(15分)1、枯松倒挂倚绝壁 一夫当关 ,万夫莫开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3、江间波浪兼天涌
4、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5、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6、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7、别有幽愁暗恨生
8、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9、以五十步笑百步
10、东船西舫悄无言 , 唯见江心秋月白
五、(8分)调序后的对联为:登阁纵目鸢飞鱼跃千帆竞;览胜抒怀水清木华万类荣。(4分)(?纵目?登阁?须调序,二者存在先后关系,下面是?纵目?所见,若理解为目的性的,即为了?纵目?去?登阁?显然是不合理的;从平仄上看?览胜?抒怀?不能颠倒,因为 ?纵?(仄声)对 ?抒?(平声)可,若对 ?览?(仄声)则不可;?鸢飞?鱼跃?主谓式结构,为了对仗,?水木?清华?须做相应调整,改为?水清?木华?,若改为?木华?水清?亦可。每改对一处得2分。)
北京市2006年春季高中语文会考试卷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品茗
A.桎梏(gù) 畸(jī)形品茗 一曝(bào)十寒 刚愎(bì)自用
B.塑(suò)造 炽(chì)热 瞠(chēng)目结舌 一蹴(cù)而就
C.发酵(jiào) 愤懑(mèn) 如火如荼(tú) 秣(mò)马厉兵
D.潜(qián) 伏 筵(yán)席 面面相觑(qù) 垂涎(yán)三尺品茗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品茗
A.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巴金作为民族良心和品质的旗帜而受到人们祟敬。
B.浓郁的情韵和深刻的哲理水 溶,增强了文章的艺术魅力,强烈地感染着读者。
C.厦门因承诺将跨国零售集团采购会办成一次非羸利的会议而获得了最多的选票。
D.这部传记,以 的笔触、朴实醇厚的语言为世人展示了将军们鲜为人知的人生境遇。品
茗
3.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品茗
①鲁迅那一篇篇如匕首投 般的杂文至今仍显露着 的思想锋芒。
② 品茗是可以杀人的。中国有句老话叫“人言可畏”。
③这件事已经过去多年了,但是,现在想起来,他内心深处还感到 。
④他心烦意乱,意志消沉,经常独自 街头。
A.锋利 流言品茗内疚 流连 B.犀利 流言 歉疚 踯躅
C.锋利 谎言 歉疚 踯躅 D.犀利 谎言 内疚 流连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时下,田园风光游、农家乐等乡村旅游很流行,满足了人们走近自然、返璞归真的愿望
。
B.由于太平洋暖流的影响,去年春天来得早,春节刚过,北海公园就涣然冰释,让喜欢滑
冰的人大失所望。
C.本届影展表现出参赛者对民俗摄影的深刻理解,参赛作品的题材从日常生活习俗、人物
服饰到节庆活动应有尽有,真是蔚为大观。
D.这部电视剧虽然遭到了一些人的尖锐批评和指责,但是批评者认为,作者的创作动机是
无可厚非的。
5.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句是胡子
A.海豚是海洋 里最聪明的动物,它们有着丰富的情感和复杂的内心 ,与人类非常
友好。
B.我国80年代 开发区的创办,被誉为20世纪在科技产业化方面最重要的创举。
C.“耶路撒冷”是和平之城的意思,却又是遭受劫难最多的城市,可是长期的冲突并没有
使其失去迷人的魅力,从而使旅游者望而却步。
D.在中国,计算机五十年代就在军事领域里应用了,但是,它成为一种各个领域广泛使用
的工具,还是最近二十来 。
6.给下列句子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胡子①病痛是人类必须面对的最残酷、最强大和最无情的敌人
②它从人刚刚诞生的那一刻起,就像影子一样追随着人们的脚步
③如果没有各种各样的疾病,人类一大半“正常死亡”都可以避免
④病痛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敌人
⑤与这样的敌人战斗,人类自身的意志、毅力和高贵性才得以展现
A.①⑤④③② B.②④①⑤③胡子C.④②③①⑤ D.①②④③⑤
二.(15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11题
齐有北郭骚者,结罘[1]罔,捆蒲草,织履,以养其母,犹不足,踵门见晏子曰:“窃说
先生之义,愿乞所以养母者。”晏子使人分仓粟府金而遗之,辞金受粟。
胡子有间,晏子见疑于景公,出奔,过北郭骚之门而辞。北郭骚沐浴而见晏子,曰:“夫子将
焉适?”晏子曰:“见疑于齐君,将出奔。”北郭骚曰:“夫子勉之矣!”晏子上车太息而叹
曰:“婴之亡,岂不宜哉!亦不知士甚矣。”胡子
晏子行,北郭子召其友而告之曰:“吾说晏子之义,而尝乞所以养母者焉。吾闻之,养其
亲者,身伉其难。今晏子见疑,吾将以身死白之。”著衣冠,令其友操剑、奉笥[2]而从,造
于君庭,求复者[3]曰:“晏子, 之贤者也。今去齐国,齐必侵矣。方见国之必侵,不若
死,请以头托白晏子也。”因谓友曰:“盛吾头于笥中,奉以托。”退而自刎。其友因奉托而
谓复者曰:“此北郭子为国故死,吾将为北郭子死。”又退而自刎。
胡子景公闻之,大骇,乘驲[1]而自追晏子,及之国郊,请而反之。晏子不得已而反,闻北郭
之以死白己也,太息而叹曰:“婴之亡,岂不宜哉!亦愈不知士甚矣。”
注释:[1]罘(fú),捕兽的网。 [2]笥(sì),一种容器。 [3]复者,负责通报的
人。 [4]驲(rì),一种车。
7.下列各句加点的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夫子将焉适。 B.吾说晏子之义。
C.盛吾头于笥中。 D.晏子见疑于景公,出奔。
8.文中划线的下列句子,表示被动意义的一项是
A.过北郭骚之门而辞。 B.造于君庭。
C.齐必侵矣。 D.请而反之。
9.下列各组句子,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婴之亡,岂不宜哉。 B.方见国之必侵。
胡子闻北郭子之以死白己也。 晏子见疑于景公。
C.吾将以身死白之。 D.因谓其友曰。
险以远,则至者少。 公等录录,所谓因人成事者也。
10.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达“舍生取义”的一组是
①窃说先生之义,愿乞所以养母者。 ②见疑于齐君,将出奔 。
③养其亲者,身伉其难。 ④方见国之必侵,不若死。
⑤其友因奉托而谓复者。 ⑥请以头托白晏子也。
A.①②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③④⑥
11.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使人分仓粟府金而遗之”,反映了晏子关心百姓疾苦的胸怀。
B.北郭骚“辞金受粟,”表现了他孝顺母亲但绝不贪心的品格。
C.北郭骚因晏子是国之栋梁,且帮助过自己,决心以死为晏子辩白。
D.晏子两次感叹“不知士”,都反映了对不了解北郭骚之义的愧疚。
三.(12分,每小题3分)
胡子阅读下面短文,完成12—15小题
桥的运动
胡子桥是种固定建筑物,一经造成,便屹立大地,可以千载不移,把它当作在面标志,应当是
不再准确不过的。《史记·苏秦列传》里有段故事:“尾生(人名)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
来,水至不去,抱柱而死。”他们所以约定在桥下相会,就因为桥是不会动的,但是,这里所
谓不动,是指大动而言,至于小动、微动,它却和万物一样,是持续不断、分秒不停的。
车在桥上过,它的重量就使桥身变形,从平直的桥身变为弯曲的桥身,就同人坐在板凳上
,把板凳坐弯一样。板凳的腿,因为板的压迫,也要变形,如果这腿是有弹簧的,就可看出,
这腿是被压短了。桥身的两头是桥墩,桥上不断行车,桥墩就像板凳腿一样,也要被压短而变
形。把板凳放在泥土上,坐上人,板凳腿就把人的重量传到泥土中,使泥土发生变形。桥墩也
同样使下面的基础变形。桥身的变形表示桥上的重量传递给桥墩了,桥墩的变形表示桥身上的
重量传递给基础上,基础的变形表示桥墩上的重量传递给桥下的土地了。通过桥身、桥墩和基
础的变形,桥上的一切重量就都逐层传递,最后到达桥下的土地中,桥上的重量终为地下的抵
抗所平衡。物体所以能变形,是由于内部分子的位置有变动,也就是由于分子的运动。
胡子车在桥上高速行驶时,使桥梁整体发生震动。此外,桥还受气候变化的侵袭。在
中,桥是要摆动或扭动的;就是在冷暖不均、温度有升降时,桥也要伸缩,形成蠕动。桥墩在
水中,经常受水流的压迫和风浪的打击,就有摇动、转动和滑动的倾向而在地基中发生移动。
此外,遇到地震,全桥还会受到水平方向和由下而上的推动。所有以上种种的动而引起的桥的
变形,加上桥上重量和桥本身重量所引起的变形,构成全桥各部的总变形。任何一点的变形,
就是那里的分子运动的综合表现。
桥是固定建筑物,所谓固定就是不在空间有走动,不像车船行走。但是,天地间没有完全固定
的东西,桥 的平衡只能是瞬间现象,它仍是桥的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桥的运动是桥的存在
形式。
12.根据文意,对“桥是不会动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桥不会移动,处于完全静止的状态
B.桥在有重车疾驰、巨浪冲击时是岿然不动的胡子
C.桥上无车无人,只有本身重量时,它不发生变形
D.桥小动、微动不止,但人们察觉不出桥在空间的变化
13.文中用“人坐板凳”的比喻,要说明的一项是胡子
A.桥是一定承载量的,超过承载量就要引起变形
B.建筑桥梁要保证质量,所用材料要符合科学的弹性系数
C.车在桥上驶过时,桥上的一切重量逐层传递到桥下土地中
D.桥像板凳,桥墩像板凳腿,所以桥能承重
14.下列对桥的运动的描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车在桥上高速行驶时,桥墩就有摇动、转动和移动胡子
B.桥受气候变化的侵袭,在 中会发生摆动和扭动
C.受水流压迫和风浪打击,桥墩在地基中发生移动
D.在冷暖不均、温度升降时,桥会伸缩,发生蠕动胡子
15.下列对本文中心的归纳,正确的一项是
A.桥在重力作用和各种外力的影响下会发生变形
B.桥 无时无刻不在运动,桥的运动就是桥的存在形式
C.桥的平衡是桥的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是瞬间现象
D.桥任何一点的变形,就是那里的分子运动的综合表现
第Ⅱ卷(共105分)胡子
四.(18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6—19题
你知西藏的天有多蓝
胡子西藏的天,天天都是蓝的。
天天,天蓝,白天黑夜地“蓝”着地球之巅的人们。
我头顶的蓝天,一直处于静止状态,它当然是无声的,一只鸟便可以划破它的宁静。天,
把心情蓝得很高,很畅,像天边的经幡,随着风的节奏而摇曳。
胡子天天,天蓝,像一块蓝丝绒,把全部答案裹起来,让人们以各种姿势在天底下猜测它为何
蓝得让人生疑。你常常会看到,有人满腹狐疑地盖上相机镜头,说:“我不相信天能蓝到这种
地步。”也有人一下飞机,抬头就会问:“西藏的天干吗这么的蓝呀?”
我说:“当然是因了你的远道而来。你一定会爱上它,对吗?”
“但是你必须回答我,它干吗如此的蓝?”
胡子是呀,天之蓝总得有个答案吧。
我习惯地将两手放入衣袋,望着湛蓝湛蓝的天,紧张地思虑,让腾起风暴的脑海去筛选一
个最 的解答,一时感觉满眼全是正确答案。稍顷,一切又恢复了静止。抬头望天,天还是
那么蓝。丝毫没有哪怕是微乎其微的变化。面对无限的蓝,瞬间,想好的答案又全部消失了。
多数时候,我们会刻意去找寻一个 的答案,以便对自己和对方的疑问做个解释。可实
在是困难。初来西藏的人时常会为诸如天为什么那么蓝等问题冥思苦想而导致大脑缺氧,反不
能轻松享受天然风光的美丽。所以你不必过分去深究太多问题,在你抵达之前,西藏的天就这
么蓝,在你离开之后,它还将依然蓝下去。我在西藏看了八年天,只求与蓝共度,以免亵渎了
天天天蓝的纯洁和真诚。
反过来,我倒想问你了:天蓝点儿有什么不好呢?天天天蓝,多么美好的生活呵,难道你
还担心它这样蓝下去不是件好事?难道你真不知地球原本就是一个蓝色星球?我不否认天空的
不同色彩会带给人不一样的情绪,特别是成都那座成天灰得一塌糊涂的城市,灰得十潮湿,潮
湿把小伙们潮得一个个细皮嫩肉,看上去很“白”。严格地说,这就是自然的作用,它很容易
左右一个人的审美视野,感觉习惯,心理情绪,思想态度,影响着人与自然的相处方式,制约
着人的生活状态。
天天天蓝,与谁都无关;天天天蓝,与谁都有关。人在 看天,天在天上看人,俯瞰着
天底下悲欢离合的戏剧表演,包容着大千 的纷纭变幻。
我常常爬上大地的阶梯,看见闪电划过天边,雷声惊走天的睡眠,一丝忧蓝之情裸露心底
,我想去看看天——
天天,天还蓝吗?
请不要问我。
16.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准确的两项是(4分)
A.本文通过对西藏天之蓝的赞美,集中论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B.西藏的天是在远道而来的人的眼里才变得“如此的蓝”。
C.文章的结尾表达了作者对天是否能永远这么蓝下去的隐忧。
D.初来西藏的人大脑缺氧,是对“天为什么那么蓝”等问题冥思苦想所致。胡子
E.本文潜藏着对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的深入思索。
答:胡子胡子
17.为什么有人一下飞机就会问“西藏的天干吗这么的蓝”?对人们所提问题,作者给出了怎
样的回答?(4分)
答:
18.文章倒数第5自然段中用了三个色彩词,请根据文意解释它们含义(4分)胡子
(1)“蓝”:
(2)“灰”:胡子
(3)“白”:胡子
19.文章倒数第4自然段中,作者说:“天天天蓝,与谁都无关;天天天蓝,与谁都有关。”
通观全文,用自己的话回答下面问题(6分)
(1)为什么说“天天天蓝,与谁都无关”?
答: 胡子
(2)为什么说“天天天蓝,与谁都有关”?
答:
五.(15分)
20.阅读下面唐诗,完成(1)—(2)题(6分)
闻 雁 韦应物胡子 寒 塘 赵嘏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 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
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 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
(1)填空:这两首诗从体裁上看都属于 。
这两首都是抒发 胡子 。
(2)简答:这两首诗为什么都写到雁?
答:
21.将下面文言文中划线的部分译成现代汉语(5分)
胡子昔者弥子瑕见爱于卫君。卫国之法,窃[1]驾君车者罪至刖[2]。既而弥子之母病,人闻,
往夜告之,弥子矫[3]驾君车而出。君闻之而贤之曰:“孝哉,为母之故而犯刖罪!”与君游
果园,弥子食桃而甘,不尽而奉君。君曰:“爱我哉,忘其口而念我!”
胡子注释:[1]窃,私下。 [2]刖,砍掉双脚的酷刑。 [3]矫,假传君命。
(1)弥子食桃而甘,不尽而奉君
本试题由《品茗》的胡子提供
(2)忘其口而念我
22.在横线上默写原句(4分)
(1)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本试题由《品茗》的胡子提供,闻道有先后,本试题由《品茗
》的胡子提供 ,如是而已。(《师说》)
(2)移船相近邀相风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本试题由《品茗》的胡子提供 胡子 ,本试题
由《品茗》的胡子提供 。(《琵琶行》)。
六.(12分)
23.用一句话(不超过30个字)概括以下一则新闻的要点(3分)
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德国汉堡大学的天文学家在银河系中发现了一颗已有140亿年历史
的恒星,它的形成能够追溯开宇宙形成的初期。这颗恒星被编号为HE0107—5240,其罕见之处
在于:与其他历史稍短的恒星不同,它完全是由宇宙大爆炸时产生的 几种简单元素组成的,
是迄今为止发现的 颗不含金属元素的恒星。
本试题由《品茗》的胡子提供24.把下面的长句改写成几个较短的句子,使意思表达得更清楚
(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愿意)(3分)
拥有巨大市场的某电子集团,在美国发生的“9.11”恐怖袭击事件对全球经济造成的沉重打击
如雪上加霜般作用于今年以来已经不景气的 信息产业时,也不能不做出裁员的反应了。
改为:胡子
25.请另选一物进行仿写。要求用拟人的修辞方法、符合该物的特征并寄寓一定的思想情感(
6分)
原作: 雨 伞
你注定一生与乌云为伴,
时时为别人遮风挡雨,
却湿透你自己。
仿写:
七.(60分)
26.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水,滋润万物,是生命之源;
暴雨倾盆,江河泛滥,也会带来灾难。
水,看似柔弱,却能把坚石滴穿;
汇成洪流,更可穿峡破谷,一往无前。
水,演绎出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
流淌着古往今来多少悲欢。
……
请以“水的联想”为题,写一篇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本试题由《品茗》的胡子提供
2003年北京春季高考语文标准答案
高考命题组 2003-1-16 《品 茗》
一.(18分,每小题3分)
品茗1.C 2.D 3.B 4.B 5.C 6.C
二.(15分,每小题3分)
品茗7.C 8.C 9.A 10.D 11.D
三.(12分,每小题3分)
12.D 13.C 14.A 15.B 品茗
四.(18分)
16.(4分) C E品茗
品茗17.(4分)因为人们想用这个问题表达对于西藏天之蓝吃惊的感受(如答因为远道而来
的人从没有见过这么蓝的天,也对)。刻意寻找答案反而妨碍了对自然的享受,所以不必过分
去深究。
品茗18.(4分)(1)纯净的空气和天空(或没有受到污染的自然,或自然的本来面目)
(2)不纯净的天空(或灰色的情绪,或不愉快的情绪)
(3)日照不足的肤色(或苍白的肤色,或原始生命力的欠缺)
19.(6分)(1)天之蓝是天本来具有的面目,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天之蓝影响着人的生活,也受人的活动的影响。
五.(15分)20.(6分) (1)五言绝句 思乡之情(回答“秋思”也可以) (2)雁是候鸟
,春秋迁徙。秋天,大雁仿佛在奋力飞回故巢。这种景象每每牵动游子的思乡之情。因此诗人
常常借雁抒情,寄寓自己浓浓的乡愁。
21.(5分)(1)弥子吃桃感到特别甜(译为“弥子吃到特别甘甜的桃子”也可以)。没吃完
就把它献给卫君(译成“舍不得吃完而把它献给卫君”也可以)。
品茗(2)不顾自己口味的满足却想着我(译为“因为一心想着我,竟忘记桃子已被自己咬过
”也可以)。
22.(4分)(1)师不必贤于弟子,术业有专攻。
品茗(2)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六.(12分)
23.(3分)德国天文学家 发现银河系中不含金属元素的恒星。
24.(3分)美国发生的“9.11恐怖袭击事件沉重打击了全球的经济,它使今年以来已不景气
的 信息产业雪上加霜,拥有巨大市场的某电子集团也不能不做出裁员的反应了。
25.(6分)
七.(60分)
26.(60分)
好了,今天关于“江苏高一语文期末试题”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讲解对“江苏高一语文期末试题”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