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七年级上册重要知识点总结
好久不见了,今天我想和大家探讨一下关于“地理七年级上册重要知识点总结”的话题。如果你对这个领域还不太了解,那么这篇文章就是为你准备的,让我们一看看吧。
文章目录列表:
地理七年级上册重要知识点总结
2.初一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地理是初中必学的科目之一,那么七上地理有哪些重要的知识点呢?接下来我为你整理了地理七年级上册重要知识点 总结 ,一起来看看吧。
地理七年级上册重要知识点:地球和地图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①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球体。
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 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2.纬线和经线
①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②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是等长的。
3.纬度和经度
①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
③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⑤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
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
地理七年级上册重要知识点:居民与聚落
1.人口与人种
①人口增长的速度是由出生率与死亡率决定的。
②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③人口密度表示人口疏密的程度。人口密度一般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
某区域的人口数(人)
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该区域的面积(平方千米)
④人口稠密地区: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
人口稀疏地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气候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或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
⑤白种人主要分布地区:非洲北部、欧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东岸、亚洲西部
黄种人主要分布地区:亚洲东部、北美洲北部、南美洲西北部
黑种人主要分布地区:非洲南部、大洋洲西北部
⑥从16世纪中期开始,欧洲殖民者开始掳夺非洲黑人贩卖到美洲为奴隶,以弥补美洲劳动力的不足。
2. 的语言和宗教
①汉语是 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 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语言 主要分布地区
汉语 中国
英语 欧洲西部、北美洲、亚洲的南部等
俄语 俄罗斯
法语 法国、非洲的中部和南部
西班牙语 西班牙、拉丁美洲的许多
阿拉伯语 亚洲西部、非洲北部
②____、佛教、 教是 三大宗教。
③____是 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
④ 教徒称为穆斯林。 教在中国又称为回教或清真教。
⑤____?教堂; 教?清真寺;佛教?寺庙。
3.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①聚落不仅是人们的居所,也是人们进行劳动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
②一般来说,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
③乡村聚落的居民主要从事耕作、放牧、 捕鱼 、伐木等生产活动。城市聚落的居民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工作。
④目前,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聚落分布比较密集;在高山、荒漠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
⑤在全年炎热多雨的热带,乡村聚落中常见双层木楼或竹楼(高脚屋或高架屋)
在热带沙漠地区,当地的房屋具有墙厚、窗小的特点
地理七年级上册重要知识点:天气与气候
1.天气有两个重要特点:天气反映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同一时刻,不是地方的天气可能差别很大。
2.风向及风力参见课本第45页图3.4。
3.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①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②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
一年中,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低,1月最高。
③从赤道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
④据观测,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⑤用等温线图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
4.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①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雾、露不是降水。
②由赤道往两极,总的趋势是年降水量逐渐减少。
③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④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较少,沿海地区降水较多。
⑤用等降水量线图表示降水量的分布情况。
⑥ “雨极”?乞拉朋齐; “干极”?阿塔卡马沙漠。
⑦通常情况下,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4. 的气候
①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② 气候分布图参见课本第58页。
③赤道附近(热带雨林气候);两极地区(寒带气候);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热带沙漠气候);中纬度内陆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
④热带雨林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多雨;地中海气候特点:高温时期少雨,低温时期多雨。
⑤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也是影响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因素。
猜你感兴趣的:
1. 地理七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
2.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归纳
3. 7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结
4. 初一地理上册知识要点归纳
5. 地理七年级上册知识要点整理
初一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一地理的内容通俗易懂,需要背诵的部分所占比例大。下面是我为您带来的初一上册地理知识要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一上册地理知识要点(一)
1.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
比例: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1%,陆地占地球表面积的29%。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分布: 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南半球。
2.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况 识记P29图2.6
①七大洲:(面积从大到小)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②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太大印北)
③洲界:
亚洲与非洲:苏伊士运河;
北美洲与南美洲:巴拿马运河
亚洲与欧洲: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亚洲和欧洲连在一起叫亚欧大陆,是 上最大的大陆,分界线最长,自北向南分别是山、河、海( 最大内陆湖)、山和海、海峡。
3.天气与我们的生活: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 天气 气候 概念 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风雨、冷热等的大气状况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区别 短时间 经常变化 长时间 变化不大 联系 两者都是指大气的状况,气候是对长时间天气的综合 2.天气预报图
(1)气象预报图(卫星云图):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白色表示云雨区,其越浓说明云层越厚,往往下面的雨就越大。
(2)天气预报图:通常,天气预报要说明一日内阴晴、风雨、气温和降水的情况。
知道:
①降水的概率表示降水可能性的大小。
②气温是大气冷热的程度,气温的单位一般用℃表示,读作摄氏度。
③风力和风向的表示 方法 。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风力指风的大小。
④污染指数与空气质量等级:指数小,质量好;级别大,质量差
4. 气温随纬度升高而降低(北半球向北降低.南半球向南降低)。
南北半球,月份相同,季节相反。(一月份北半球冬季,南半球夏季;七月份北半球夏季,南半球冬季)
5. 同一纬度,夏季陆地气温比海洋高,冬季陆地气温比海洋低。
6. 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高度每上升100米,温度下降0.6℃。 炎热中心在撒哈拉沙漠, 寒冷中心在南极洲;我国夏季寒冷中心在青藏高原。
7. 降水分布规律
(1) 赤道地区多雨,两极地区少雨.
(2) 亚欧大陆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3) 副热带地区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4) 山地降水多,平原降水少.
8、气温的变化
气温的日变化: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14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会计算气温日较差。气温的日较差:某地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之差。)
气温的年变化: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南半球则相反。(会计算气温年较差。气温年较差:一个地方的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同月平均气温最低值之差。)
9、降水的形成
①降水的概念: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②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③测量降水量的基本仪器是雨量器。
④降水的形成必须具备的条件:(暖湿气流上升运动)
10、学会阅读 年平均降水分布图,说出 降水分布的差异。P56图3.21
①从赤道向两极年降水量逐渐减少。
②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③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少,沿海地区降水多。
④在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⑤ 降水量最丰富的地区是赤道附近;最贫乏的是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
⑥ 降水量最丰富的地方是印度的乞拉朋齐( “雨级”);最少的地方是阿塔卡马沙漠( “干极”)。
初一上册地理知识要点(二)
1、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大于0,表示人口增加;小于0,表示人口减少;等于0,表示人口既没有增加,也没有减少。
2、人口密度: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人口密度=总人口数÷总面积。
3、人口稠密地区:亚洲的东南部、欧洲西部以及北美洲东南部等中低纬度沿海平原地区。
4、人口稀疏地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气候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和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
5、人口的增长要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6、人口过少带来的问题: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等。
7、白种人:主要分布在欧洲; 黄种人:主要分布在亚洲; 黑种人:主要分布在非洲。
8、汉语是 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 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9、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等,是 上的主要语言,也是联合国的工作语言。
10、____是 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形成于亚洲西部,其代表性建筑物是教堂。
初一上册地理知识要点(三)
1、 教产生于阿拉伯半岛,在中国又称为回教或清真教,其教徒称为穆斯林,代表性建筑物是清真寺。
2、佛教创始于印度,现在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其代表性建筑物是佛堂。
3、乡村和城市统称为聚落。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
4、东南亚的高架屋;西亚地区的房屋墙厚、窗小;北极地区因纽特人的冰屋;黄土高原的窑洞;云南西双版纳地区的傣族竹楼。1、从陆地面积看,俄罗斯1707万KM2、加拿大997万KM2、中国960万KM2、美国937万KM2、巴西854万KM2、澳大利亚769万KM2。
5、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把 上的 分为发达 和发展中 。
6、发达 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
7、发展中 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
8、南北对话:发展中 和发达 之间的政治、经济商谈。
9、南南合作:发展中 之间的互助合作。
10、联合国是 最大的国际组织,其基本宗旨是“促进 发展,维护 和平”
初中地理必背知识点2022年
学习效率的高低,是一个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体现。在学生时代,学习效率的高低主要对学习成绩产生影响。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初一地理知识点 总结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一地理知识点总结1
亚洲气候
1、气候特点: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气候分布最广。
2、气候影响因素:纬度因素~~亚洲跨热带、温带、寒带,纬度越高气温越低;海陆因素~~亚洲东、南、北三面濒临海洋,降水东部、南部多,中部、西部少;地形因素~~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因为海拔高,形成了高原山地气候。
3、主要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热带亚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高原山地气候,寒带气候。
4、温带大陆性气候:它是亚洲分布范围最广的气候类型,它覆盖了亚洲的中、西部,其气候特点是冬季寒冷而漫长,夏季温暖而短暂,降水少且集中分布在夏季,气温年温差大
5、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南部,受夏季风强弱的影响,易发生旱涝灾害。
6、非洲气候分布特点:以赤道为中心,气候类型南北对称分布;以热带气候为主,热带雨林、热带草原气候分布很广。
日本
一、多火山地震的 :
1,、东临太平洋,西临日本海,主要岛屿自北向南: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岛
2.、地形特征: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狭小且仅分布在沿海地区,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海港
3、多火山地震原因:位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环太平洋地震火山带;富士山是一座火山
4、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因为四周环海所以在气候上海洋性显著。
二、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
1、地域狭小,资源贫乏,是一个资源小国
2、从国外进口原料和燃料,对外依赖严重,以加工贸易经济为主。
3、工业区集中分布区:太平洋沿岸、濑户内海沿岸。因为这里港口条件优越,巨型船舶可以停靠,工厂靠近码头,海陆交通便利;沿岸地区城市人口集中,劳动力资源丰富,也是国内的消费地;沿海平原集中,填海造陆价格低。
三、东西方兼容的 文化 :
1、单一民族构成的 ——大和民族
2、东西方文化兼容,传统和现代并存
初一地理知识点总结2
(一)亚洲
1、亚洲是 上面积的一个洲,也是 上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一个洲。
2、运用地图说出亚洲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3、亚洲的地势中间高、四周低,地形复杂多样。
亚洲的河流特点: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形成众多的长河。
亚洲的气候特点: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亚洲分布范围最广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大陆性气候。
4、亚洲地广人多,约有36.8亿的人口,东亚、东南亚和南亚是人口稠密区;
人口超过1亿的亚洲 有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日本等6个 。
5、亚洲共有1000个左右的民族,不同地区的民族,分别创造了各自的文化。
亚洲的三大文明发祥地: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印度河流域;两河流域(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6、亚洲经济发展不平衡,日本为发达 ,其他为发展中 。
(二)欧洲西部
1、运用地图说出欧洲西部所处的位置、范围、主要 。
2、欧洲西部地形以平原为主,气候沿海地区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内陆地带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南部为地中海气候及高原山地气候,北部为寒带气候。
3、欧洲西部主要为发达 ,工业以制造业为主,传统的畜牲业发达。欧洲西部旅游业发达。
(三)南极洲
1、运用地图说出南极洲所处的位置、范围:地球最南端,大部分位于南极圈内。
2、南极洲的几个 之最:纬度、平均海拔、跨经度最多、气候最寒冷。
3、南极洲的地形以高原为主,有“冰雪高原”之称,冰层的平均厚度达2000多米,淡水资源丰富。
4、南极洲的气候特点:干燥、烈风、严寒。
5、南极洲矿产资源丰富,植物品种稀少。
(四)日本
1、日本是位于太平洋西北部的岛国,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等4个大岛和数千个小岛及周围的海域组成,首都为东京。
2、日本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面积狭小,峰为富士山,是一座的活火山,日本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地带,多火山地震。交通以海洋运输为主。
3、日本地处中纬度,气候以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为主。
4、日本水能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高。
5、日本自然资源缺乏,发展所需的原料、燃料主要靠进口。
6、日本为亚洲的发达 ,科技力量雄厚,产品多销往国际市场,经济的对外依赖性强。
日本的工业布局为临海型,为了便于引进原材料、输出工业产品,减少运输费用、降低成本,
日本的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初一地理知识点总结3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一)自然环境
1.半球位置:亚洲大部分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2.濒临海洋:亚洲北部为北冰洋,东部为太平洋,南部是印度洋。
3.相邻大洲及分界线:亚洲西北以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与欧洲为界;
亚洲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与非洲为界;
南面隔海与大洋州相望;东北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4.亚洲是 上面积的洲,也是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一个洲。
5.亚洲分区:按地理方位将亚洲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北亚。
6.亚洲地形特点:地面起伏大,中间高,四周低;地形复杂多样,以高原、山地为主。
7.主要地形区:青藏高原西西伯利亚平原
8.主要河流及注入海洋: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注入北冰洋;黄河、长江、媚公河流入太平洋,恒河注入印度洋。
9.河流分布特点:大多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的河流,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原因是亚洲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10.湖泊:里海~~ 的湖泊,咸水湖;贝加尔湖~~ 最深、蓄水量的淡水湖;死海~~ 陆地的最低点。
11.气候特点: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气候分布最广。
12.主要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热带亚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高原山地气候,寒带气候。
13.温带大陆性气候:它是亚洲分布范围最广的气候类型,它覆盖了亚洲的中、西部,其气候特点是冬季寒冷而漫长,夏季温暖而短暂,全年降水稀少。
14.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南部,其特点是一年中风向随季节发生大规模变化,降水季节变化大。不足之处是易发生旱涝灾害。
15.非洲气候分布特点:以赤道为中心,气候类型南北对称分布;以热带气候为主,热带雨林、热带草原气候分布很广。
初一地理知识点总结4
1、热带气候:
类型地表景观气候特征主地分布地区
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全年高温多雨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马来群岛
热带季风气候热带
季雨林全年高温,一年分雨季(6—10月)和旱季(11月—次年5月)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
热带草原气候热带草原全年高温,一年分干季(11—次年5月)和湿季(6月—10月)热带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如:非洲大陆
热带沙漠气候热带沙漠全年炎热干燥西亚和北非、
澳大利亚中部
2、亚热带季风气候:
类型地表景观气候特征主地分布地区
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夏季高温多雨,四季分明中国、美国、巴西等国东南部
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冬季暖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南北纬30°—40°大陆西部,地中海沿岸最典型
3、温带气候:
类型地表景观气候特征主地分布地区
温带季风气候温带落叶阔叶林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暖和多雨,雨热同期中国东北部,俄罗斯东南部,朝鲜半岛及附近地区等
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草原冬暖夏凉,年降水量较多,季节分配较均匀中纬度地区的大陆西岸。如:欧洲西部大西洋沿岸等
温带大陆性气候森林草原、荒漠冬冷夏热,年降水量较多,夏季多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内陆地区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耐寒的针叶林冬长而严寒,夏短而暖和,降水较少俄罗斯和加拿大
4、寒带气候:
⑴、高山高原气候: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的山地高原,气温较低,降水较少,自然景观的垂直变化显著为基本特色。
⑵、极地气候:①、苔原气候:亚欧大陆和北美洲的北冰洋沿岸,终年严寒,分布有苔藓和地衣等。
②、冰原气候:终年严寒。主要分布北极地区和南极洲,无植物生长。
初一地理知识点总结5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①地球是一个球体。
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 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周长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2.纬线和经线
①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的纬线圈。
②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是等长的。
3.纬度和经度
①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
③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⑤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
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
初一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相关 文章 :
★ 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大全
★ 初中地理重要知识点总结大全
★ 七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重点归纳
★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知识点归纳
★ 七年级必背地理知识点
★ 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汇总
★ 初中地理重要知识点总结归纳
★ 七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归纳
★ 七年级地理知识点大全
★ 初中地理基础知识点总结大全
初中地理必背知识点有哪些你知道吗?做地理题一定要掌握做题技巧,掌握并且运用规律,节省时间,同时提高准确率和效率。一起来看看初中地理必背知识点2022年,欢迎查阅!
初中地理必背知识点
一、地球地图
1.经纬度的表示 方法
(1)常把表示经度和纬度的字母混淆 ;
(2)经纬度的单位不写“°”;
(3)在写经纬度时,只写度数不分东西经和南北为。
2.自转和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混淆。
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现象;地球公转产生四季变化和昼夜长短等。
3.地球上五带的分界线易把回归线和极圈记混
4.比例尺
比例尺大小与范围大小、内容详略的关系不理解,易生搬硬套,发生含糊不清的现象。
5.经纬线易混淆
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往往分不清经纬线,从而导致对方向等内容的误判。
6.山谷和山脊易混淆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易把山脊和山谷的特点记混,搞颠倒。
二、海洋和陆地
1.海陆分布
海陆面积之比约为7∶3,若审题不清,易误认为是3∶7。
2. 七大洲的大小
由于记忆不清,常易混淆。
3.四大洋的分布
其中太平洋和印度洋因为都兼跨东、西、南、北四个半球,常易混淆。
4.跨经度最广的南极洲易与跨纬度最广的亚洲混淆。
5.欧洲和大洋洲分别属于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易误认为是欧洲板块和大洋洲板块。
三、其他
1.天气与气候
常被混淆,不能正确区分其特点。
2.常用天气符号
由于记忆不牢导致模糊不清。
3.气温的年变化
南北半球、陆地和海洋都不同,区别时往往易忽视前提条件。
4.海陆位置对气温的影响,在比较时往往易忽视“同纬度”这一前提条件。
5.降水的季节变化中,各月分配比较均匀的有全年多雨型和常年湿润型。在比较时,往往忘记看纵坐标降水量的刻度,导致二者混淆。
6.热带沙漠气候和寒带气候的降水都是“终年干燥”,往往忽视其气温特点导致混淆。
7.热带草原气候与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以混淆。
8.昼夜与昼夜交替现象的成因不同。
由于地球是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太阳光总是能照亮半个,产生了昼夜现象;由于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
初中地理必背知识点
辽阔的疆域
一、位置优越
半球位置
从东西半球看,我国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看,我国位于北半球。
纬度位置及优越性
1、我国南北跨纬度广(近50度),大部分位于中纬度温带地区,小部分位于低纬度热带地区,没有寒带。
2、我国南北跨纬度近50度,由于高纬地区气温低,低纬地区气温高,所以气候南北差异很大,形成了不同的温度带和多种多样的气候类型,从而带来了自然环境的多样性,使动、植物资源丰富多样,并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旅游业等提供了有利条件。
海陆位置及优越性
1、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2、我国位于 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的东部, 最大的大洋——太平洋的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 。
二、国土辽阔
辽阔的陆地领土
1、我国陆地领土面积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 第三位。
2、陆上国界线长达20000多千米,相邻 有14个。
3、大陆海岸线长18000千米,隔海相望的 有6个。
4、我国领土东西距离约5000多千米;南北距离约5500千米。
领土四至
最北端——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53?N)。
最南瑞——南海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4?N)。
最东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135?E)
最西端——新疆帕米尔高原上(73?E)
广袤的海洋国土
我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向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其中,渤海和琼州海峡是我国内海。
主要岛屿我国大陆海岸线长18000千米以上,沿海分布着台湾岛、海南岛、舟山群岛和南海诸岛等岛屿。我国14个陆上邻国和6个隔海相望的 (口诀)
东有朝鲜北蒙俄、西北吉塔哈萨克;西面巴基斯坦阿富汗、南有缅甸越南和老挝;
西南不丹泥泊尔、印度西藏一山隔;隔海相望共六个、印马文菲日韩国;
中国之最我国最大的盐场:长芦盐场;我中最大的渔场:舟山渔场;
三、34个省级行政区
三级行政区划
为了便于行政管理,有利于经济发展和民族团结,全国的行政区域,基本分为:
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州、自治县、市);乡(民族乡、镇)三级。
其中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34个省级行政区简称三字经(口诀)
京津沪、内蒙古;黑吉辽、冀豫鲁;青宁新、浙皖苏;
湘鄂赣、晋陕甘;闽粤桂、琼台黔;港澳渝、川藏滇;
5个自治区(口诀):新疆西藏和广西、内蒙宁夏自治区;
4个直辖市(口诀):重上北天;
探究题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的地理位置特点及其影响。
初一地理基础知识
西亚
1、重要地理位置:五海三洲之地——亚、非、欧交界地带,位于阿拉伯海、红海、地中海、黑海和里海(内陆海)之间。(见 地理P 41图)。
2、认识两个海峡:
⑴、土耳其海峡:黑海和地中海的通道;
⑵、霍尔木兹海峡:波斯海和阿拉伯海的通道,被称为“石油海峡”。
3、干旱的农牧业:
⑴、西亚的自然环境以干旱为主,所以发展畜牧业和灌溉农业。
⑵、 的畜产品:土耳其安卡拉羊毛,阿富汗的紫羊羔皮、羊毛地毯(阿富汗、伊朗)。
⑶、绿洲农业的代表植物:枣椰树——椰枣(伊拉克居 )。
4、阿拉伯 :
⑴、西亚地区是阿拉伯 、居民是阿拉伯人(白色人种)通用阿拉伯语、信奉 教。
⑵、西亚是 教、犹太教的发源地。
①、沙特阿拉伯的麦加是 教创始人的诞生地, 教的圣城;
②、巴基斯坦的耶路撒冷是 教、犹太教的圣城。
5、石油宝库:
⑴、西亚是 上石油储量最为丰富,石油产量和输出最多的地区。石油储量占 总量的一半以上。
⑵、西亚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沿岸地区。主要产油国有:沙特阿拉伯、伊朗、科威特、伊拉克。
⑶、石油特点及输出地区或 :
①、特点:储量大,埋藏大,出油多,油质好。
②、输出地区或 :
往东: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太平洋→日本。往西: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大西洋→西欧、美国。
欧洲西部
1、位置和范围:欧洲西部指欧洲的西半部,西临大西洋,北临北冰洋,南临地中海;面积500万平方千米。
2、雄厚的经济实力:
⑴、欧洲西部大多数 是经济发达 。如:英国、法国、德国。
⑵、欧洲 经济发展水平约居各大洲之首
⑶、瑞士——“钟表王国”;丹麦——“欧洲的牧场和食品库”;瑞典——制造业发达;挪威——人均水产品产量居 之首;荷兰——花卉 种植 业发达, 的有“郁金香”。
3、繁荣的旅游业:
⑴、欧洲西部三大 旅游国:法国、西班牙、意大利。
⑵、丰富的旅游资源:
①、音乐之都——维也纳(奥地利);
②、艺术之都——巴黎(法国);
③、湖光山色“钟表王国”——瑞士;
④、罗马古迹、水城威尼斯——意大利;
⑤、地中海沿岸沙滩阳光,看斗牛比赛——西班牙;
⑥、观赏花卉风车,参观围海造田工程——荷兰;
⑦、乘船游览峡湾,观看午夜太阳——挪威;
初中地理必背知识点2022年相关 文章 :
★ 最新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
★ 2022年高考文综知识点总结
★ 2022年地理教师学期心得感悟
★ 高一下册地理知识点
★ 2022初中地理教师工作计划
★ 初中地理中考知识点2022年
★ 初中地理必背知识点2021年
★ 初中地理知识点提纲
★ 2021初二地理下册知识提纲
★ 初一地理考试总结
今天关于“地理七年级上册重要知识点总结”的讲解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这个主题,并从我的回答中找到需要的信息。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