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知识点提纲_1

中考 0 01-20 10:40:24

感谢大家参与这个关于初中物理知识点提纲的问题集合。作为一个对此领域有一定了解的人,我将以客观和全面的方式回答每个问题,并分享一些相关的研究成果和学术观点。

文章目录列表:

初中物理知识点提纲

2.初中物理归纳

很多学生在学习物理课程方面比较吃力,想知道如何才能学好初二物理呢?有什么 方法 和技巧?初中物理到底有哪些知识点呢?以下是我精心收集整理的初中物理知识点提纲,肯定会对你有所帮助的,来阅读一下吧!

初中物理知识点提纲

一、选择题

1、物态变化

思路:分清楚变化前后各是什么物态,伴随的热量变化

2、声音

音调: 率的高低(女高音、男低音)

响度:振幅的大小(大声说话、轻声细语)

音色:每个发声体的发声特点不同(每个人说话的声音都不一样,每种乐器发出的声音也不一样)

乐音:人们喜欢听的声音

噪音: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带来干扰的声音(你喜欢听的音乐,对别人来说或许是噪音)

减弱噪音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消音器)、在传播过程中减弱(隔音墙)、在人耳处减弱(带耳塞)

3、光现象

直线传播:同种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小孔成像、影子、日全食)

反射:光在同种介质钟传播(照镜子、倒影)

折射: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水中的鱼儿看起来比实际的浅)

凸透镜对光的折射:会聚作用(远视眼佩戴的眼镜)

凹透镜对光的折射:发散作用(近视眼佩戴的眼镜)

4、常见物理量

平时需要记忆,注意单位

5、物质固有属性

质量、密度(固体和液体)、热值、比热容等都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不随温度、位置、形状、多少而变化。

6、磁现象

磁性材料:铁钴镍都是磁性材料

磁场:真是存在的,两个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发生的

磁感线:为了形象描述磁场,人为加上的带箭头的闭合曲线

地磁场: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地磁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存在的夹角叫磁偏角,我国宋代学者沈括最早记录。小磁针静止时,南极指向地理南极(地磁北极)。

7、电和磁

发电机模型(电磁感应):机械能转化为电能。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有电流产生。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这种现象叫电磁感应现象。法拉第发现的。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导体运动方向和磁场方向有关。(只改变导体运动方向,电流方向改变;只改变磁场方向,电流方向也改变;既改变导体运动方向,又改变磁场方向,电流方向不变。)(手摇发电机、动圈式话筒)

电动机模型:电能转化为机械能。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电动机、动圈式音箱)

电流的磁效应: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开关闭和后导体周围的小磁针发生偏转。奥斯特发现的。影响通电螺线管磁性强弱的因素:电流大小和线圈匝数。(增加铁芯会大大增强磁性,即电磁铁)

8、扩散现象

说明: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有间隙

柳絮、尘土都是微小颗粒,不是分子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引力:两分子间的距离大于平衡位置时表现为引力。(铁丝很难被拉长)

斥力:两分子间的距离小于平衡位置时表现为斥力。(液体很难被压缩)

内能:物体内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不管温度高低,物体的内能不会变成0。做功和热传递都能改变物体的内能。

9、压强

固体压强:与压力成正比,与受力面积成反比。

增大压强的方法: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力(图钉尖很尖锐、菜刀越磨越锋利)。

减小压强的方法: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力(书包背带较宽、滑雪板、铁轨下铺枕木)

液体压强:同种液体,同一深度出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大气压:随海拔的升高,大气压降低。

10、力与运动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一切物体,在不受力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就是牛顿 定律。也叫惯性定律。

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大小有关,与物体的速度、运动状态无关。

平衡力:等大、反向、共线。受力物体只有一个。(物体在重力和支持力的作用下静止)

相互作用力:等大、反向、共线。受力物体是两个。(杯子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杯子的支持力)

力的作用效果: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拉长皮筋)、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用球拍打 乒乓球 )

11、浮力

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液体的密度和浸没在液体中物体的体积(即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与物体的体积无直接关系。如果物体完全浸没在液体中,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深浅无关。

12、家庭电路和安全用电

家庭电路中所有用电器都是并联,开关接在用电器和火线之间。插座的接法是:左零右火上接地。有金属外壳的用电器,金属外壳必须接地。

安全用电原则: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不弄湿用电器、不损坏绝缘层。

触电者施救方法:关闭电源或用绝缘体把触电者身上的导线拨开。

13、滑轮组

做题思路:先判断有几段绳子承担重量(n=?)然后根据滑轮组的特点计算各物理量:

14、电路故障

做题思路:1、判断电路的连接方式(并联、串联)

2、各电表分别测量那一部分的数值

3、电流表无示数,说明电路某处断路了。

电压表无示数,说明电压表正负接线柱不能跟电源连通。

电流表示数变大,说明电路中总电阻变小了。

电压表示数变大了,说明与之并联的电阻与总电阻的比值变大了。

15、动态电路题型

做题思路:先判断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在移动过程中,接入电阻的阻值是变大了还是变小了,根据滑动变阻器阻值的变化情况判断出电流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出各电表的示数变化情况,进一步判断各电阻实际功率的变化情况和小灯泡亮度的变化情况。

16、电路题

做题依据:

二、填空题

1、简单运动

参照物的选取(与研究对象发生位置变化)

平均速度的计算:

图像:先看表头,是s-t图像还是v-t图像。s-t图像中与X轴平行,说明物体静止,线倾斜的越厉害,说明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v-t图像中与X轴平行,说明物体做匀速运动。(1m/s=3.6km/h)

2、平面镜成像

像物等大,像距等于物距,不管物体远离还是靠近平面镜,像的大小都不会变。

3、测电笔的用法:手必须接触笔尾金属体,不能接触笔尖金属体。

4、能量转化

判断物体在能量转化前后的变化情况(位置、运动状态、温度、是否有电流、是否有化学变化等)

5、杠杆

杠杆平衡的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动力臂:动力作用线到支点的距离。

阻力臂:阻力作用线到支点的距离。

6、摩擦力

静摩擦力:大小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大小相等,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动摩擦力:不管速度多大,动摩擦力大小不变,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

增大摩擦力大小的方法:增大压力、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7、电能(二次能源)

电能表的读数:电能表最后一位是小数,单位是kw·h 。表上的“10A”:表示电能表额定电流是10A。“2500r/kw·h”:表示电路消耗1kw·h的电能,圆圈转2500转。电表转了n圈,电路消耗的电能是

8、四冲程内燃机(汽油机、柴油机)

吸气冲程:进气门打开、排气门关闭,活塞向下运动。

压缩冲程:进气门、排气门都关闭,活塞向上运动。机械能→内能

做工冲程:进气门、排气门都关闭,活塞向下运动。内能→机械能

排气冲程:进气门关闭、排气门打开,活塞向上运动。

吸气冲程中,汽油机吸进来的是空气和汽油的混合物,柴油机吸进来的是空气。

压缩冲程末端,汽油机火花塞产生电火花,点燃汽油和空气的混合物;柴油机喷油嘴喷出雾状柴油,柴油遇到高温空气自燃。

9、电路

给出用电器铭牌,题目中提示小灯泡电阻不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暗含的信息是要求出小灯泡的阻值

,根据串并联电路的特点求出相关物理量。

三、作图题

1、磁场

通电螺线管:用右手螺旋定则判断通电螺线管磁性的南北极,四指方向为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大拇指的方向为N极,也是螺线管内部磁场方向。

磁体:磁场从N极出发,S极进入(N出S进)

小磁针:静止时N极所指的方向为该点磁场的方向。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2、平面镜成像

平面镜成像:像物等大,像距等于物距,像物对应点的连线垂直于镜面。

反射: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都在平面镜同一侧。

折射: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在法线两侧,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或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注: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或者玻璃时,既有反射,又有折射。光垂直射向平面镜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重合,但也要标上方向。光垂直射向水或者玻璃时,折射光线方向不改变。

3、杠杆

动力臂:找到动力作用线,然后过支点做动力作用线的垂线,如果动力作用线太短,用虚线将其延长。

阻力臂:找到阻力作用线,然后过支点做阻力作用线的垂线,如果阻力作用线太短,用虚线将其延长。

注:画好垂线后一定要标上垂足,并标上

4、电路图

电路图转化成实物图:注意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接线柱(量程),滑动变阻器的接线柱(滑片左右移动时阻值的变化),要符合题意,电路图和实物图中滑片向左(右)移动时,阻值变化要一致。

实物图转化成电路图:每个电器元件的次序不能乱,线要画的横平竖直,滑动变阻器在电路图和实物图中滑片向左(右)移动时,阻值变化要一致。

四、实验题

1、探究小灯泡电功率

注意:小灯泡的电功率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电压表的示数要调到小灯泡的额定电压。

考点:1、连接电路时开关要断开

2、滑动变阻器滑片要移到最大阻值处

3、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要使小灯泡两端电压等于额定电压

4、小灯泡的电功率P=UI

2、探究物体吸热能力大小

试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两个不同电阻产生的热量判断依据:

电流相等,通电时间相同时,导体电阻越大,产生的热量越多。

酒精灯加热不同液体判断依据:

相同质量的不同液体,用同样的酒精灯(单位时间内放出的热量一样多)加热时,比热容大的液体温度升高的慢。

3、伽利略理想斜坡实验(影响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动能大小与速度的关系)

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不变量:同样的斜坡、同样的小球、每次都从同一高度处自由释放。变量:水平面粗糙程度不同<即阻力大小不同>。)

① 阻力越大,小球在平面上走的路程越短,时间越短,速度减小的越快;

阻力越小,小球在平面上走的路程越长,时间越长,速度减小的越慢;

阻力为零时,小球在平面上走的路程无限长,时间无限长,速度不会减小。即小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②动能的大小通过推动木块运动的距离比较。速度的大小是通过小球释放的高度决定的。

实验说明:物体质量一定时,速度越大,动能越大;物体速度一定时,质量越大,动能越大。(注意:不能说是成正比,因为动能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与速度不成正比。)

4、探究凸透镜成像

实验条件:物体、凸透镜中心、光屏中心在同一直线上(物体的像成在光屏中间)

注意:物左像左,物右像右;物近像远大,物远像近小。

5、探究电流电压与电阻的关系

试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控制电源电压不变,导体的电阻跟通过导体的电流成反比;

同一个电阻,电阻两端的电压与电路中的电流成正比;

控制电流不变,电阻两端的电压与导体的电阻成正比。

如何提高物理成绩

1、专心上课

学习物理最重要的是要理解,不能死记一些结论。学生要获得知识,上课听讲最重要,尤其是学新课时,一定要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听懂,将这些内容的来龙去脉理解,融会贯通并记住。上课以听讲为主,知识结构,好的解题方法,好的例题,听不太懂的地方等等都要记下来。

2、及时复习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学好物理学生记得要及时复习,要记得牢,就要反复强化。在复习过程中,要善记忆,会记忆,提高记忆效益。

3、有效练习

练习是掌握知识,巩固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练习包括课堂预习、作业练习、实验操作练习、单元练习及综合练习等。数理化都是靠练出来的,一定要多做练习题,通过练习查漏补缺,沟通物理概念、定律之间的内在联系。

4、解决疑难

疑是学习的开端、思维的动力,所以初二的学生在做题时,遇到有什么疑难,一定要抓住不放,这样才能提高能力,提高学习成绩。对某些题目进行巧妙的设疑,多动脑积极思维,多质疑,多解疑,才能真正弄清物理概念和规律。

5、系统 总结

培养自己 学习总结 的习惯,提高自己的总结能力。通过大量的题目分类,总结不同类型的题目的规律,从而不断提高解题能力,提高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对提高能力和增强解题能力非常有益。

学好初中物理的小技巧有哪些

1.见物思理,多观察,多思考,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

物理讲的是“万物之理”,在我们身边到处都蕴含着丰富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物理知识。只要我们保持一颗好奇之心,注意观察各种自然现象和生活现象。多抬头看看天空,你就会发现物理中的“力、热、电、光、原”知识在生活当中处处都有。一旦养成用物理知识解决身边生活中的各种物理现象的习惯,你就会发现原来物理这么有魅力,这么有趣。!

2.学会从“定义”去寻找错因。打好基础。

对于基本公式,规律,概念要特别重视。“死记知识永远学不好物理!”最聪明的学生都会从基本公式和概念上去寻找错误的根源,并且能够做到从一个错题能复习一大片知识——这是一个学生学习物理是否开窍的最重要的标志!

3.把“陌生”变成“透彻”!

遇到陌生的概念,比如“势能”“电势”“电势差”等等先不要排斥,要先去真心接纳它,再通过听老师讲解、对比、应用理解它。要有一种“不破楼兰誓不还”的决心和“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研究精神。这样时间长了,应用多了,陌生的就变成了透彻的了。

4.把“错题”变成“熟题”!

建立错题本,在建立错题本时,不要两天打鱼三天晒网,要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尤其注意建立错题本的方法和技巧,要有自己的创新、智慧以及汗水凝结在里面,力求做到赏心悦目,让人看了赞不绝口,自己看了会赞美自己的杰作。并且要常翻常看,每看一次就缩小一次错题的范围,最后错题越来越少,直至所有的“错题”变成“熟题”!以后再遇到类似问题,就会触类旁通,永不忘却。

初中物理知识点提纲相关 文章 :

★ 物理初中总知识点提纲

★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 九年级物理复习提纲知识点

★ 初二物理的中考知识点提纲

★ 中考初二物理知识点复习提纲

★ 初二初三中考物理知识点提纲超全超详细

★ 初三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 超全的初二物理中考知识点考点的提纲

★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中物理归纳

这篇关于初二物理第三章光现象,是 考 地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填空题

1.影子的 形成原因是 .我国某些地区流行一种皮影戏,它也可 以用 来加以 解释.

2.在练习射击时,要“三点一线”才能射得准,即 上标尺缺口、 上的准星和射击的目标要重合,这是根据 原理.

3.夜晚进入某一黑暗的房间,打开电灯的瞬间,整个房间立即被电灯照亮了,而人 却没有感觉到需要太长时间,这是由于 .

4.光在 中传播最快,每秒传播 m.从地球向月球发出激光信号,经2.56s后收到返回 信号,则月球到地球的距离是 m.

二.选择题

5.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原理来解释的是……( )

A.小孔成像 B.手影游戏

C.日食、月食现象 D.隔着火看东西在晃动

6.在一工棚的顶上有一方形小孔 ,太阳光通过它落到 地面上形成一圆形 光斑,这一 现 象表明…………………………………………………………………( )

A.小孔的形状一定是圆的 B.太阳的形状是圆的

C.地面上的光斑是小孔的像 D.光不是沿直线传播的

7.根据科学家预计,人类将在下一世纪移居月球,如果能实现的话,月球上 的居民则可看到………………………………………………… … ………………( )

A.月食现象 B.日食现象

C.日食和月食现象 D.看不到日食和月食现象

三.实验探究题

8.为了探究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某同学找到以下器材:粉笔灰、乳白色透明的果冻、雪碧瓶、激光电筒、小木块、 面镜、一杯水、泡沫块、小金属圆柱体、一杯牛奶、火柴、蚊香等.请你帮助他设计两个方案进行探究.

一.填空

1.光在 均匀物质中沿 传播,如果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后面 ?的区域便产生了影子?.

2.你排纵队时 看到自己前面的一个人挡住了所有的人,队就排直了,这因为光 ? ?;下雨时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是由于 ?的缘故. ?

3.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 ?km/s,太阳距地球1.5X1011m,太阳发出的光要经过 ?s才能到达地球.

4.月食的形成 在中间,日食的形成 在中间,它们都是由于 ?形成的.

5.我们生活在信息时代,而信息是以真空 中的光速传播 的,其速度为 m/s;若北京到南通市的 传输距离约为1.5 XlO6m,通过“信息高速公路”,南通市接收到从北京发出的信息需 S.

6.阳光经过茂密树叶的缝隙,在路面上形成了许多 形光斑,这是太阳的 ,是由于 而形成的.

二.选择

7.北宋的沈括在《梦溪 笔谈》中记述了光的直线传播和小孔成像的实验.他首先直接观察老 鹰,发现它在空中飞动,地面上的影子也跟着移动,移动的方向与它的方向一致.然后,他在纸窗上开一小孔,使窗外老鹰的影子呈现在室内的纸屏上,结果观察到:“鸢东则影西,鸢西则影东”.阅读了上述材料 后,你认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鸢东则影西,鸢西则影东”的现象是小孔成像

B.沈括观察到“鸢在空中飞动,地面上的影子也跟着移 动”,是小孔成像

C小孔成像可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

D.小孔成像时,像移动的方向与物移动的方向相反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B.光线是真实存在的

C.光的传播需要时间 D.光的传播速度是3X lO8m/s

9.剪去易拉罐的上部,并在上面蒙上半透明纸,在罐底部开一个小孔,用它做小孔成像实验,观察物体,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像与物上下颠倒,左右相反

B.物体做顺时针转动时,像做逆时针转动

C.物体离得越远,像就越大

D.在物体与小孔距离不变的情况下,半透明纸与小孔距离越大,像也越大。

10.百米赛跑终点记时员,必须在看到发令 冒白烟就开始记时,而不能听到 声才记时,这是

因为 ( )

A.看 冒烟记时准确 B.声音嘈杂听不清 声

C.听 声才记时不够准确,使成绩偏低 D.都不对

11.光在下列几种介质中,传播速度的是 ( )

A.空气 B.水 C.玻璃 D.真空

12.下列现象不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而形成的是 ( )

A.影子的形成 B.日食和月食的形成

C .水中筷子弯曲了 D. 小孔成像

13.光在不同的物质中传播的速度是不同的,下面的光速大小排列中,正确的是 ( )

A.V空气>V真空>V水>V玻璃 B. 玻璃< 空气< 水< 真空

C.V真空> 空气> 玻璃> 水 D.V玻璃< 水< 空气< 真空

14.王派晚自习下课回家的路上,她发现某行人在路灯下经过时,行人影子的变化情况应该是 ( )

A.逐渐变短 B.逐渐变长

C.先变长后变短 D.先变短后变长

三.计算与论述

15.用激光发射器向月球发射信号, 次发信号后经2.7s接收到返回信号;隔一些日子后,第二次发出信号经2.6s接收到返回信号.据此请你算一算,月球这两个位置到地球的距离相差大约多少千米?

16.李明同学想测一下广场一个路灯距地面的高度,晚饭后路灯亮了,他拿了一根2.8m长的直杆和皮尺与小军来到路灯下,从灯柱向前走出7m把杆立成与地面垂直,然后由小军测了一下杆的影长为 3.5m,最后他们算出了路灯的高度.你计算出路灯的高度.

一、填空题

1、一根旗杆竖立在阳光下,从早晨到中午这段时间内,旗杆影子的长度     。(填“变长”、“不变”或“变短”)

2、用激光发射器向月球发射信号, 次发出信号后经2.7s接收到返回信号;过了几天后,再次发出信号后经2.6s接收到反射信号。由此可得出月球在这两个位置到地球距离相差       km。

3、身高1.7m的人站在平面镜前1.5m处,当他向镜子靠近0.5m时,他在镜子中的像到镜的距离是     m,镜中像的高是    m。

4、有一条南北方向的河,某日上午,阳光很好,小明拿着照相机到河边相拍一张有水中倒影的风景照片,为此,小明应当站在河的    岸。

5、古籍《淮南万毕术》记有这样一段文字:“取大镜高悬,置水盆于其下,则见四邻”这是利用      原理来观察周围景物,它类似于      的装置。

6、某人身高1.6m,要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中看到自己的全身像,镜子长度至少为  m。若他的眼睛在头顶下10cm,那么镜子下端距地面高度为   m。

二、选择题

1、如图所示,有一过路的人,经一盏路灯下时,灯光照射人所形成的影子长度变化情况是(  )

A、先变长后变短

B、先变短后变长

C、逐渐变长

D、逐渐变短

2、发生日偏食的时候,我们在大树下面看到阳光透过树叶的空隙照在地面上形成亮斑,其形状是(  )

A、圆形的 B、月牙形的

C、与树叶的空隙相同的形状 D、无规则的各种形状

3、如图所示,将易拉罐的上部剪去,蒙上半透时纸,在罐底部开一个小孔,用它做小孔成像实验,观察物体,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像与物上下颠倒,左右相反

B、物体做顺时针转动时,像做逆时针转动

C、物体离得越远,像就越小

D、在物体距小孔不变的情况下,半透明纸与小孔距离越大,像也越大

4、人以1m/s的速度在平直的河岸上行走,他看到自己在平静的河水中的“倒影”相对自己移动的速度为(  )

A、0 B、1m/s C、2m/s D、不能确定

5、小明从平面镜里看到镜子对面电子钟示数的像如图所示,这时的时刻应是(  )

A、21:10

B、10:21

C、10:51

D、12:01

6、一面镜子竖直悬挂在墙壁上,人眼睛的位置如图所示,现有甲、乙、丙三个物体放在镜子前面,则人眼能通过镜子看到像的物体有(  )

A、只有乙

B、甲和乙

C、甲和丙

D、乙和丙

7、儿童乐园的哈哈镜面呈波浪形,使人像变形,令人发笑,那么(  )

A、表面凸的部分是把人像拉长了 B、表面凸的部分是把人像变短了

C、表面凹的部分是把人像拉长了 D、表面凹的部分是把人像变短了

四、实验题及计算、作图题

1、如图1所示,在水平桌面上放一支点燃的蜡烛,通过三块钻有小孔的纸板去看烛光,当     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烛光,这说明:       。

2、(2000年?陕西省西安市)新城广场省政府办公楼前,五星红旗在旗杆上飘扬,同学们为了测出旗杆的高度,设计了三种方案,如图2所示,请你任选其中一种方案。

(1) 说明其运用的物理知识;

(2) 利用同学们的实测数据,计算出旗杆的高度。

3、某同学在做“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同一把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段等长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直放在直尺上,点燃玻璃前的蜡烛A,用眼睛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上述实验中:

(1) 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     的关系;

(2) 两段等长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  的关系;

(3) 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

(填“能”或“不能”)接收到蜡烛A的像,这说明蜡烛成的像是    像。

4、画出下图中字母“F”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5、根据物体AB在镜中所成的像A′B′,画出图中平面镜所在的位置。

初中物理光的反射定律是重要的知识点之一,通过光的反射定律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根据光的反射定律作光路图和光的反射实验题是初中物理光的反射两大应用题型。初中物理光的反射知识点一览:初中物理光的反射概念和分类;初中物理光的反射定律极其四大特性和作光路图步骤,光的反射练习题。

一、初中物理光的反射概念

光的反射定律概念:光在两种物质分界面上改变传播方向又返回原来物质中的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对人类来说,光的最大规模的反射现象,发生在月球上。人们知道,月球本身是不发光的,它只是反射太阳的光。因此光的反射无处不在并发生在人们身边。

二、初中物理光的反射分类

1)镜面反射:平行光线射到光滑表面上时反射光线也是平行的,这种反射叫做镜面反射。

2)漫反射:平行光线射到凹凸不平的表面上,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这种反射叫做漫反射。

3)镜面反射与漫反射物理现象:表面平滑的物体,易形成光的镜面反射,形成刺目的强光,反而看不清楚物体。通常情况下可以辨别物体之形状和存在,是由于光的漫射之故。日落后暂时能看见物体,乃是因为空气中尘埃引起光的漫射之故。无论是镜面反射或漫反射,都需遵守反射定律。

三、初中物理光的反射定律(重点):

1.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且入射光线与平面的夹角等于反射光线与平面的夹角。

2.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居于法线两侧且都在同一个平面内。

3.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四、根据光的反射定律作光路图(常考知识点):

先找出入射点,过入射点作垂直于界面的法线,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的角平分线即为法线。若是确定某一条入射光线所对应的反射光线,则由入射光线、法线确定入射角的大小及反射光线所在的平面,再根据光的反射定律中反射光线位于法线的另一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特点,确定反射光线。

五、初中物理光的反射的四大特性(难点):

1.共面 法线是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

2.异侧 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和入射角的和为90°

3.等角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减小而减小。

4.可逆 光路是可逆的

六、初中物理光的反射练习题(包含实验题):

1、初中物理光的反射选择题

1.电视机遥控器可以发射一种不可见光,叫做红外线,用它来传递信息,实现对电视机的遥控。不把遥控器对准电视机的控制窗口,按一下按钮,有时也可以控制电视机,这是利用( )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沿曲线传播 C.光的反射 D.光的可逆性

2.光污染已成为21世纪人们关注的问题。据测定,室内洁白、平滑的墙壁能将照射在墙壁上的太阳光的80%反射,长时间在这样刺眼的环境中看书学习会感到很不舒服。如果将墙壁做成凹凸不平的面,其作用之一可以使照射到墙壁上的太阳光变成散射光,达到保护视力的目的,这是利用了光的( ) A.直线传播 B.漫反射 C.镜面反射 D.反射

3.如图1所示,一束光线射向平面镜,那么这束光线的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分别为( ) A.40° 40° B.40° 50° C.50° 40° D.50° 50° 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光线垂直照射在平面镜上,入射角是90°

B.漫反射也遵守反射定律

C.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的夹角为120°,则入射角为60°

D.太阳发出的光传到地球约需500s,则太阳到地球的距离约为1.5×108km

5.小聪同学通过某种途径看到了小明同学的眼睛,则小明同学( ) A.一定能看到小聪同学的眼睛 B.一定不能看到小聪同学的眼睛 C.可能看不到小聪同学的眼睛 D.一定能看到小聪同学的全身 2、初中物理光的反射应用题

1.(初中物理光的反射作图题)钱包掉到沙发下.没有手电筒,小明借助平面镜反射灯光找到了钱包.图中已标示了反射与入射光线,请在图中标出平面镜,并画出法线。

2.(初中物理光的反射实验题)如图所示,是陈涛同学探究光反射规律的实验.他进行了下面的操作:

(1)如图1甲,让一束光贴着纸板沿某一个角度射到0点,经平面镜的反射,沿另一个方向射出,改变光束的入射方向,使∠i减小,这时∠r跟着减小,使∠ i增大,∠r跟着增大,∠r总是_______∠i,说明__________

(2)如图1乙,把半面纸板NOF向前折或向后折,这时,在NOF上看不到________-,说明

3、初中物理光的反射实验题________。 参考答案: 1、选择题:1.C 2.B 3.D 4.A 5.A

2、应用题:1.(如图所示)

2.(1)影子的形成:光沿直线传播;(2)水中倒影:光的反射 七、生活中的光的反射物理现象:

1、我们每天都照的镜子。

2、路口放置的凸面镜。

3、汽车的观后镜。

4、我们能看见物体,物体反射了光进入我们的眼睛。 5、太阳能加热器(太阳灶)

6、潜望镜。

7、反射式的望远镜。

上海市中考物理和化学合卷,物理分值为90分。光的折射对比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来说,则有难度。同学们需要掌握光的折射作图题和实验题相关知识点。昂立新课程针对初中各个科开设如下课程:

以上特色课程与初中学科教材匹配,授课形式分为面授和网课,面授课程班型设置不同,有1对1,1对3,15人班,30人班等形式,上海市各区授课时间也不同,具体课程详情请拨打官网热线4008-770-970咨询。

好了,关于“初中物理知识点提纲”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对“初中物理知识点提纲”有更深入的了解,并且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启示。